Senior Member
|
今天終於出來了,一部分真實,一部分綜合。每個部分可能都是真的,但是不見得發生在同個人身上。看新聞,要知道新聞整個製造的背後流程。一個台灣,要每周都有好料能發生,機率有幾成?
更不可能讓事情發生的時候,隨真相的發展釐清案情,再來報導。
很多專題,是事先有方向,再去採訪,然後「原物料」進「新聞產生器」,之後就變成你看到的新聞。也就是說,結論已經先下,然後再搜集資料。
你會說,這有什麼問題?不就像論文也事先想好方向,然後做實驗測試,然後再修改再測試,最後得出結論證明為真理是一樣的道理嗎?
不。試著想想,當你被關進去的時候,你的罪刑就已經被判定,審判只是個過程。這有沒有問題?
媒體與其說是證明的特性,不如說是公開審判的特性較多。如果未審先判,這樣的審判,有意義嗎?
有人會說,這次的審判缺點在於沒有列出人名。我必須說,即使列出人名,說話內容究竟是如何排列,只有蒐集者知道,你們不知道。
如果各位有印象的話,另一個週刊,今年也剛採訪了一位國小老師的心聲,一個所謂教改擁護者的國小老師,最後讓小孩念私中,痛哭了一整晚的新聞。許多人表示,看了頗為震撼。
那篇文章有列出人名,甚至連她老公的名字都打了上去。
但是,私底下許多人都知道,該名老師恐怕早在小孩四年級就已經決定要讓小孩念私中,沒有什麼到六年級怕以後跟不上,然後忍不住痛哭一整晚的事情。沒那麼多掙扎好杯~
熟悉她的人只能說,好,受訪者或許有教改擁護者,受訪者也讓小孩念私中,受訪者也的確痛哭了一整晚,但是,很可能這兩者,或是三者,不是同一人。我個人甚至認為,她的小孩問題不在於念不念私校。不過就到此為止吧。
看著這樣全國引起熱烈討論的話題,但是那話題人物卻是在我生活周遭活生生的人物,我都開始懷疑我到底瞭不瞭解事實真相,到底瞭不瞭解這個人了,更何況妳們根本不知道事實真相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
多少人走者,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我想說的都在 這
跟這
停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