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 Member
|
對於戰爭的結果,因為沒有研究就不評論了!
我想說的是戰爭本身的看法。
首先很多人解釋“武“,這個字,拆成止戈為武,把戰爭美化。
這真是以前中國文化典型的拍馬屁,只因為儒家所尊重的人物中有個文王,武王。
事實上武這個字是止戈沒錯,但這個止是腳“趾“的趾,講白了一點,
就是帶者武器去打別人。所以戰爭是個暴力行為,
有時候不得以使用以暴力,是不得已,以止暴也不是辦法。所以也不要美化暴力。
再來,不管是大陸的憤青,還是日本右派,真建議他們看一下王維傳。
王維年經時正是唐朝強盛的中後期,那時的年經人沒趕上上一代把突厥打的
屁滾尿流的年代,於是整天幻想打仗。
王維也不例外,才有前期的詩,如少年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等到戰爭降臨時,經歷了安史之亂,即使做為勝利一方,平定了安史之亂。
但受到到傷害太多,不論是個人,親朋好友生離死別,國家社會民不聊生,滿目瘡痍。
最後整個人生大變,變的只是田園生活,晚年寄托佛教。
還有另一個是太平天國,對岸一直美化太平天國之類的事件,稱之為農民起義,
可是不提中間整個清朝人口少了一億人的事實,也難怪一天到晚想打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