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vircgd
其實所謂的迷信,基本上就是對權威的盲信,
不是宗教或科學的專利,舉些實際例子,一些大師、
上師、牧師、神父、上人、專家、名嘴、聖經、聖典、
本尊之類的,他說了你就信,那就是迷信。
|
迷信的結構有許多因素 ~ 權威 . 情感 . 價值 . 喜好 . 群性 . 教化 .... 諸等
同一迷信事物的迷信者 . 其迷信的結構都不相同 ..... 僅是對迷信事物的表現行為上看似一致
不是每種迷信來自於對權威者的貼附 .....
不過是幾乎每種被迷信物都有其權威性(權威 ~ 包括
人或
理) <= 便容易錯以為迷信就是對權威者的盲信
科學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宗教 = 由人所創造
迷信 = 因人而有
探討迷信科學或迷信於宗教 . 其觀點應力求回流人身
人怎麼會迷信 ?? 它是心理運動 . 本在人身心理的範疇
有種知識學問特別強調人身的重要 . 已是當代顯學 ~ 工效學 . 或稱人因工程學
權威 .....
不以言舉人 . 不因人廢言 .... 我贊同孔子說的這段 . 並非因是孔子說的而去相信之
所以 . 我會去探索過度引用名言者 . 他們的引用的心態是據於理 . 抑或據於人 . 目的為何 ??
據於人之權威的話術在演講界相當盛行 . 是演講術 + 說服術所強調的
但非是可以濫用 . 或自己想用就可以用的 .... 就算出於善意也得謹慎使用 . 以免誤了人 = 對演講或說服內容的錯誤認識
參考以下的形象與認識之論 ....
引用:
|
作者xx123
信仰以神開始 . 注重的是對人的意義 .... 祂是教悔世人的形象
徜徉在神的形象中 . 信仰者便有認識宗教義理的據點 . 不致脫離教義太遠
意既 ~ 純粹信仰中沒有任何的神 . 神的存在與否絕非信仰核心
但人類的認識慣性是非常依賴直率的 . 需要認識了什麼東西 . 方能易於認識什麼道理 <= 是屬於我們的能力
就算這個東西不是所指現實的 . 不存在的 .... 它亦能增益我們的認識易度
如神聖賢智 . 布袋戲布偶 . 已逝故人的墓碑照片 . 國旗 . 商標 . 圖騰 . 家徽 . 虛擬歌手與卡通電影人物 .... 等 . 繁不可數
甚至是我們慣用依賴的語言文字 . 數學算式圖表亦赫然在列
處在人的世界中一切求其真實存在 ....
那麼我們將無法在思維中建造認識外在事物的中介工具 (虛擬 <= 說是虛假太沉重)
人類別於其他生物引以為傲的想像力 + 抽象能力將置之無用
就不會有創造力的火花 . 更不會有宗教 . 哲學 . 科學 . 文明 . PCDVD . 與本版的討論
男人飛機怎麼打 ........ 答案在以上 (虛擬 用以 體會)
|
同樣的認識概念 . 可以探討東方法拉利 + 摩托車界的法拉利 + 台灣的穀倉 + 台灣矽谷 + 台灣後花園 + 天龍人 + 東方威尼斯 + 西方孔子 + 現代晉惠帝 .....
這些話語假借了什麼東西 ?? + 該不該假借 ??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