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誕生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離婁章句上>
讀懂名句
孟子說:「一個人最大的毛病,在於喜歡作別人的老師。」
名句故事
孔子曾經說過:「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只要弟子願意學習,並準備簡單的拜師禮物,孔子就願意教誨他。孔夫子如此的「誨人不倦」,甚至可以說他「好為人師」;然而為什麼到了孟子的口中,「好為人師」就變成了「人之患」呢?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的重點在於這個「好」字,之所以會「好」,癥結始於「自以為是」的毛病,無關乎「能力」是否真正可以為人師。
孔夫子當然不是因為收到學生的禮物,就決定收人家為弟子,而是重視弟子本身的好學態度,孔夫子的能力也實可以廣收學生。但是,好為人師者,講的是一個不謙虛、自以為是、喜歡指導別人,用現代話來形容就是「半瓶水響叮噹」。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引用王勉的話來詮釋:「王勉曰:『學問有餘,人資於己,以不得已而應之可也。若好為人師,則自足而不復有進矣,此人之大患也。』」意思是說,求知、求學的目的在於豐富自我,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拿出來應對他人,如果喜歡作別人的老師,則容易自我滿足而不會求進步,這就是人的最大毛病了。因此,孟子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提醒我們,為學做人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
http://blog.yam.com/gracecss/article/31336596
顯然有人書讀得不夠多,不然應該不會被兩千多年前的阿伯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