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dsmt
但一個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在同樣一個事件中,不同的參考座標下,會出現「不存在的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慣性力,或稱假想力。
例如你坐在跑車上,跑車直線加速,在地面旁觀的小明認為自己是靜止,你在移動,加速移動的力是來自車子的引擎,這沒什麼問題。
但在車上的你呢?你認為自己是靜止,移動的是地面和小明。但你卻感覺到有一股力把你往後推(因為車子在加速)。但這個力是不存在的!(你真正受的力是車子把你往前推的力。)
你覺得你靜止,卻有一個不存在的阿飄力把你往後推,因為有阿飄力的作用,這時牛頓力學就不成立,因此你所在的座標系就稱為「非慣性參考座標」。
...
|
你對[慣性力]的解釋,似乎有點問題.
應該這麼說:
1.對車上的你(非慣性系的觀察者)而言,你是靜止的,依牛頓定律,你所受的合力應為零,但實際上你只受跑車椅背把你往前推的力,合力並不為零.
2.對車上的你(非慣性系的觀察者)而言,小明是加速向你的後方運動的,依牛頓定律,小明所受的合力不為零,但實際上小明所受合力為零.
也就是說,牛頓定律並不成立於非慣性系的觀察者所觀察到的情形.
為了使非慣性系的觀察者所觀察到的情形符合牛頓定律,因此需引入實際並不存在的慣性力.
而此例中,你和小明所受的慣性力方向均向後,與你(非慣性系的觀察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慣性力大小則分別為你與小明的質量與你(非慣性系的觀察者)的加速度值之乘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