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opernicus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Minas Faen
文章: 2,181
引用:
作者denon3801
常常有人會陷入跑分、單核效能的迷思當中,

其實現在支援多核心的遊戲軟體越來越多了,

而且未來只會多不會少,拉檔、解壓等也是很多人每日必備的工作,

甚至是轉檔修圖等重度多工需求,多核心還是有他的優勢,

但這都是建立在A社能以低價策略在入門級市場或是部分特殊需求的多核CP值市場存活,

像1155平台幾乎都要3000元以上才能買到比較像樣的板子,

兩者間的差異主要還是在價格這部分...特別是入門及特殊多工需求,

當然中高階個人覺得A社目前是沒得玩了,Performance差很大....


這其實才真的複雜阿

以前只有 1C, 2C, 只要考慮單核心效能夠不夠, 然後2C是買個未來性,
可是現在多核心了, 單核效能確依然重要,
因為就算每個軟體都支援多核心, 程度差很多阿
而且每個核心的效能增益也都不完全一樣
要在當下買到"適當的核心" x "夠高的單核效能" 越來越難
因為就算看了一大堆測試, 你也無法保證這些軟體經過幾個patch之後會怎樣

那如果一勞永逸, 就買 (Max Core) x (Max IPC)就會花冤枉錢
就好像i7 2600 vs i7 990X 一樣
要在其中取得價格/所用的程式的效能的平衡點是很困難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 這種情況 IPC變得非常重要
IPC高的, 像SB i5, 在多核心優化比較差的情況完全OK, 而就算真的對6核心以上優化的程式, i5也因為IPC高, 吃不了虧
可是像Phenom II甚至 Bulldozer, 就得祈禱多核心優化做得夠好....
問題是intel 的核心數就是比較少, 對四核心優化的, 8核心可不一定有多少長進
而且CPU部像高度平行化的GPU運算, 要對更多的核心優化不是說說就有
最後就常常變成, 主要軟體對主要核心數 (例如現在, 4核心)作優化, 以上的就要打折
這樣AMD永遠有"多餘"的核心....
舊 2011-10-04, 12:29 P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opernicu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