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migo1467
台灣的電影,要真正打入國際市場,必須要有政府的大力投資與支持
台灣的晶圓產業,就是當年政府不計血本的投資,用人民的血汗錢建立的,才有今天的電子業
台灣的電影工業,有許多設備都非常老舊,不符時代潮流,需大量的換新,這些設備都需要大量資金投資,民間不可能做到,必須政府才能做到
3D動畫的設備投資,環繞音響的設備投資,這都需要最新的科技技術與硬體設備,政府投資設立後,優惠出租給相關電影工作者,這樣才能減輕電影製作成本,才能打入國際市場,比那建什麼養蚊子的停車場來的有意義
支持國片,政府應當比一般人來的積極才對,只要拿出支持當年的晶圓產業的精神來支持國片,我想台灣的電影要在國際市場佔一席之地是有可能的
看到賽德克巴萊這電影,在如此不堪的台灣工作環境下,還能拍出這樣的作品,真叫人驚嘆,同時也為花了那麼多錢而叫屈,政府應該好好檢討一下電影工業的策...
|
台灣的電影市場好歹也是好萊塢10大海外市場之一,所以基本的市場動能是有的。
至於政府投資電影業其實不少了,以一個自由市場的營利事業來說。
很多人都覺得南韓在這面做的不錯,問題在於南韓其實不像台灣這麼民主社會這麼多元。
南韓當初可是有限制外國娛樂產品進入的保護措施(現在中國也在玩這套),要是在台灣玩這套,我看這裡大概會把政府罵到臭頭。
再加上南韓其民族性本來就比較排外跟自我感覺良好,所以當地才有機會玩的起來。
至於硬體問題,我覺得這不是重點。
只要有利可圖,商人的手腳會快過政府,正如同海角七號初公映的時候沒幾個廳,到現在塞德克幾乎每個電影院都有,就是明證。
只要讓商人覺得有利可圖,以台灣人的習性必然會有一堆人下海來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