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trong
「安全」 怎會是 壓抑 和 恐嚇?
「安全」 牽扯到 責任歸屬問題,不管從事任何行業,安全把關都是第一要務 ...
現在要求開放的是貴黨主席,如果在「安全」上沒有辦法保證,任何主管機關都無法承諾您的訴求,責任不是你扛,而是管理者。
|
所以說...
現在慢車道被佔用的情況不處理
平面車道實體安全島分隔來保障機車專屬路權沒做
依照比例合理分配路權車道數沒做
針對內側車道再往下限制速度沒做
.
..
所有可以做的, 大家共同犧牲權益的方式來保障機車路權政策幾乎都沒做, 還好意思繼續用安全的理由來片面限制機車只能行駛最外車道?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day-taipei4.htm
誰才「機車」?
洪敏隆
最近中央官員在營造「大車換小車」的節能風氣,事實上很多小老百姓早已換小車,從開車改為騎機車,從北市監理處車輛登記數量來看,汽車數量近年每月呈現衰退,機車卻是逐月增加數千輛,油價持續漲,機車在台北都會區扮演的運輸功能,將持續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然而台北市的交通政策,向來都是沿襲歐美國家以汽車為主要考量,很多交通官員眼中,機車根本就是不該存在的交通工具,因此一直都未針對台北這個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機車存在及普遍性的事實,訂定出一套適合的交通規劃及發展政策,市府甚至將交通紊亂因子歸咎機車,形塑機車族的惡劣形象。
市府幾年前在南陽街實施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及機車路邊停車收費時,刻意營造機車是嚴重妨礙行人通行的禍首,甚至製作「好市民不騎機車」的離譜文宣,市府卻從未自省一個「好市府」不應該長期以來漠視機車停車權益,對人車爭道亂象推卸責任。
近來北市交通局針對北市五月份已發生六起機車騎士死亡交通事故,發佈「騎機車易生交通事故」的新聞稿,「提醒」民眾機車雖然方便,卻也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然而任何交通工具都有其危險性,依照北市列管交通事故,去年機車每萬輛車肇事數為零點一三,低於自用小車的零點二二及大客車的三點一六,況且機車很多事故起因與路權有關,卻未見市府正視改善。
台北市每年平均有四、五十萬件機車的違規停車取締案,但是這些罰款究竟有多少用於改善機車騎乘交通環境和停車設施?
「機車路權」一直是整體交通政策被刻意忽略的一環,卻將停車亂象、交通安全歸咎於老百姓要騎機車公平嗎?若市府還是「機車」地以粗劣消極方式否定機車的存在與必要性,交通要好,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