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trong
扯來扯去,還是回到「道路負荷」的老路 ...
數量越大,就必須優先管制。
|
這樣是不對的,這跟交通管理的精神相反。
車流大,就應該想辦法疏導,而不是限制。
千年前大禹都懂的事情,為什麼那麼多現代人不懂。
引用:
作者strong
機車、小客車數量最多,首當其衝,
大都會管制車輛進城時,就以這二個車種為管制重點 ...
(機車族平衡點了吧!!  )
無論是單雙日車牌分流、徵收進城費用、或是提高停車費用,都是可以考慮的措施。
增加的收入專款專用,補助大眾運輸工具,票價打折,降低通勤成本!!
這應該是政府可以著力的地方。
如果道路負荷能有效降低,前面爭執不休的路權問題,大都能迎刃而解才是!! 
|
我贊成限制各種私有運具的使用,來增加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率。
但要增加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率也不能單純的限制私人運具的使用。
尤其像台灣這種只對機車做限制,卻到處開路給汽車走的作法。
這樣只會逼使機車騎士轉向使用汽車而已。
大眾運輸要先提高自己對通勤者的吸引力,才能讓大部分的私人運具使用者心甘情願的
轉向大眾運輸。而且大眾運輸系統也要能夠負擔這些運量才行。
況且要限制私人運具使用應該是要從使用成本下手。不能用限制路權的方式來處理。
台灣到處限制機車路權,但有看到機車數量成長趨緩或是負成長嘛?
所以很顯然的,這種作法是錯的。很多人騎機車是有所考量。
一個使用成本低、停車便宜(不管是合法還是違規)、警察放任違規亂鑽。
要讓機車使用減少,就是要往這三點下手。250cc以下重新開徵牌照稅,燃料費隨油
徵收,停車改計時制,用規定要求使用者加強保養提高保養費用、改善考照內容、
落實交通規則、確實取締違規。我想光是使用成本大幅成長,停車改計時就可以讓很多
人放棄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