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W
1.背陽面溫度零下兩百有,不需大型散熱裝置也能勝任,管路反而是重點而非散熱裝置
2.太空又沒空氣,幹嗎要重型衍架支撐?讓鋁箔本身具備彈性就好,幹麻跟太陽硬碰硬
3.同步確實會有向陽的問題,還是直接向陽不動,以衛星或是地面接收站接收為最佳方式,要發射微波不需要整個衛星轉動吧…
|
1.還是需要大型的散熱片,因為輻射散發的熱能跟表面積有關,
理論上可以利用鋁箔的背面面積來散熱,但由於鋁箔不能100%的反射太陽輻射,
時間久了一樣會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太陽發電衛星這下轉職成一面很燙的鏡子了 囧
現實上ISS可是全靠太陽能沒有內建反應爐喔,如果靠背面就可以散熱的話。幹嘛還裝那麼多的散熱片?
2.請想像把一隻長傘打開來,剪斷傘面上的一隻傘骨,
由於傘布會有張力的原因,是不是會造成整個傘面的變形?
需要重力的幫助嗎

?
同樣對太陽發電衛星而言,為了拉開漂亮的拋物面鏡以增加發電效率,
一定會對鋁箔施以一定的張力,一旦有衍架斷掉或彎曲,
會因為張力產生連鎖效應的變形,發電效率變差不提。
遠在同步軌道更是難以維修。
3. 理論上在不施加外力的情況下,同步軌道上的發電衛星永遠會朝向空間中同一個方向,
但因為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如果不進行調整的話會變成夏至可以全力發電,
冬至的時候是衛星屁股曬太陽。
所以終究必須每天根據太陽的作鏡面的調整。
另外微波傳送自然是有另外的指向性天線來負責,
我指出的點本來就是在主鏡必須面對太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