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Member
|
常見的手法是
1台灣高山茶+進口茶,帶有台灣茶香氣,但不耐泡
2熟香茶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少量果糖,讓烘焙技巧爛的人也能烘焙出淡淡的甜味
3在團揉的過程中噴水霧,水霧中摻入香精。
早期27帶有些許的奶香,做不出帶奶香的就直接加香精。製造出奶香。
4平地茶、進口茶,噴霧加香精,提升香氣冒充高級茶。
不是常喝的人可以第一泡、第二泡分開。
香氣差很大的就有可能是加香精。
沖泡四泡,第三、四泡就沒味道的,不是高山茶。
其次是從香氣分辦。
現今高山茶帶有 菁青 可以說是 茶葉的「青草香」
若有花香 百分之九十是加料的。因為現在的製茶師父為求保險,很少製作中、高醱酵的茶,因此不會有花香的茶出現,造成烏龍茶綠茶化的現象。
從香氣保存來看
開封後放一個月。如果香氣沒變肯定是加科的。
因為現今的高山茶為求原味,幾乎不焙火,含水量很高,品質很不穩定。
理論上開封後一週就嚴重變質。若果是走原味,沒焙火的高山茶,開封一個月香氣不減肯定是加料的。
如果茶水偏紅,香氣非焦甜味,那多半也是加料的。
因為烏龍茶不是紅茶,變紅是焙火造成,並非製茶時讓茶葉氣化變紅。
焙到紅還帶菁香,絕對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