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工薪資低最大的元兇就是奴隸銀行
奴隸銀行公開勞工的履歷供企業選材,企業給薪則是不透明的「依公屍龜定」
難道沒有人發覺,這種單向的求職系統是完全對勞工不利的嗎?
你的專長企業都知道,你的底牌人家都看光了
但你的專長值多少錢你肯定沒譜,定價權在企業,你很難透過談判爭取自己的福利
這也就是為什麼奴隸銀行的徵才絕大多數都是年資經驗不拘或在三年以下的原因
因為新鮮人不明白自己的專業和能力可以喊什麼價,比較好騙
一句「你是來學習的,不要要求薪水,看你表現」就可以為企業省下一兩萬
在面試時就把你壓落底,你的起薪低,以後加薪也只是加回正常水平
即便你在公司做久了、有經驗,你也很難跳槽
因為新鮮人的人事成本太低了,你很難說服別的公司用高於新鮮人三倍以上的成本來雇用你
在過去沒有人力銀行的時代,勞工和企業是一對一的談判,企業對勞工的行情並不是很瞭解(就像勞工也不瞭解自己的價值一樣),只能取一個概略的區間彼此妥協
就像買賣房屋一樣,碰到很會擼的員工,也有可能一次得付出較高的人事成本
所以企業會珍惜已有的員工,因為他們的專業和與企業的默契是新人無法替代的
在有人力銀行以後,企業被團結起來了,勞工不是在和一間企業一對一談判,而是一個人在面對
所有的企業
勞工的行情完全對企業透明,所有的企業都能向付得最少的那家看齊
然後就顯得公司編制內人員的成本過高,「汰舊換新」成為對企業最有利的策略,珍惜人才的精神蕩然無存,員工變成整個企業最廉價的組成部份,很多公司願意花幾千萬買新機器,卻捨不得給操作機器的人多發兩萬塊
台灣會有今天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把一大堆工商產業界的優秀人才都趕去種田賣雞排
台灣的奴隸銀行功不可沒
就像是劣幣會驅逐良幣一樣,台灣的職場已經走進了新鮮人和不要錢的人取代老手和強手的怪圈子
真的有本事的人不是去創業,就是去國外工作
會待在公司領薪水的,都是那些「便宜的人」
因為便宜,所以能拗會混就變成這些人的生存哲學
而本事不足,拗混神功又練不到位的人,就常常被逼走,反正薪水低,換工作的成本也不高
最後的結果就是台灣的企業職缺多、應徵者多、離職的更多!
這三多也可以算是台灣的工作奇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