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olosbye
不知道該說什麼,查了一下資料、低收入戶人數從2000年就開始往上飆
到2005年就快翻了一倍
除了那些經濟、狗雜碎等不可抗力因素
我覺得物質水準提升也是一個問題,我以前早餐就是一個蛋或者是鹹魚之類的(民國70幾年)
餓了伴醬油也是常有的事情,當然在當時我的同學吃的可是比我好上許多
那時候買早餐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同學都是家裡吃飽才來上學
或許現在的低收入戶跟以前的相比,應該是更不想在基礎物質上努力吧
(或是被逼的無法顧到、房租什麼的)
不然很難想像三餐不繼的情形,這種通常發生在弱勢家庭
不是低收入戶就等於三餐不繼,我想實際情況應該是沒有這麼慘
像我以前清寒獎學金都是家裡住別墅、老爸是總經理的孩子在領
因為他們成績好,現在想來真不懂証明怎麼過的?老師助紂為孽?
|
不知道你有沒有實際看過有人翻垃圾桶、廚餘桶找東西吃的情況?
當兵的時候親眼目睹,我才知道在台灣窮人還是不少的。
當然,一般人的世界裡面不可能出現這些人,過著正常的上班生活,
接觸的都是生活水準差不多的人
生活圈離這些人太遠...
台灣社會當然充滿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