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正是因為要貫徹自由平等博愛,所以要禁止全身罩紗此種獨尊男性、壓抑女性的服裝, 以達到女性自由,男女平等的目標。只有女性自由了,男女平等了,法國政府,以及1789年以來形成的主流文化相信,就可以讓這些以前被壓抑的婦女,出來接受教育,找工作,與其他族裔的人正常相處,而不是只關在家裡生小孩、養小孩,從而真正融入法國社會,這就是博愛(solidarite,有團結互助的意思)。留意一下有全身罩紗文化的國家,女性地位的確都不高。
另外一個也很重要的國家目標,就是政教分離。法國是西方列強中,政教分離貫徹最澈底的國家,理論上任何一種宗教,都不能受尊崇,或受壓制(邪教除外,法國也有取締邪教)。本站去過法國的網友很多,相信可以看到,教堂裡凡是有聖徒雕像,或十字架,被破壞掉的,基本上都是法國大革命時所幹的,因為要拔除基督教,特別是天主教。美國總統宣誓就職,要手按聖經,在法國絕對不可能。有些歐洲國家,法庭內還掛十字架,法國在20世紀初,把這些法庭內的十字架,通通拔掉。法國既然都對基督教下重手了,當然也可以對穆斯林下手。其實對穆斯林的取締動作,相對於法國曾對基督教所做過的取締,已經很輕微了,而且也算妥適。(這些取締與壓迫動作,是指1789年進入近代以來,從朝代國家轉為現代國家之後才計算。中世紀法國國王曾發起十字軍東征,這類的作戰,不能算入現代法律體系裡面的『迫害』。當然,它是宗教戰爭,也算廣義的宗教迫害,但那不是以現代法律的形式來進行,所以不算入。)
我個人覺得,這個禁止法案沒有錯,立法目的正確(促進男女平等、貫徹政教分離),對於違反者的處罰也算合理,因為它只是禁止你,在公開場合場所(道路、市場等),或在公權力機關裡面,穿著罩紗而已。在家裡,或親友聚會的非公開場合穿著,當然沒有禁止,那是受保護的隱私權。在法律、政治、文化傳統上,都談不上歧視穆斯林,或歧視阿拉伯裔。因為法國在20世紀初,對天主教的壓迫,要嚴厲得多,曾動用警察與軍隊,有不少人傷亡。這個法律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執政當局,某些惹爭議的用詞,讓人輕易就有迫害穆斯林的聯想。法國總統那番「多元主義已經失敗」的談話,就是向極右派交心搶票的作法,走偏鋒搞民粹,難怪惹起不滿。他這番談話相當不適當,只討好了少數極右派,所以聲望始終沒起色,就算法軍空襲了利比亞,也沒能為他加分多少。
至於阿拉伯國家不滿,可以理解,但有些不滿是情緒化的,因為法國並沒有迫害穆斯林,他只是貫徹政教分離,要求在公開場合不能穿罩紗而已,與此無關的其他穆斯林宗教習慣,法國仍然尊重。更何況所謂「入境隨俗」,到了人家地方,就要照人家習慣來走,法國並沒有強制推行這一套到阿拉伯國家的內部去。法國當然不能再擺弄前殖民宗主國的威風;但若干阿拉伯國家也要與時俱進,調和傳統與現代,受傳統束縛越深,被宗教狂熱綁得越緊,人民生活就越不好過。而且事實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阿拉伯女子,已經越來越多不願意再戴頭巾,更別說罩紗了。因此這件事情,沒有上升到文明衝突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