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Walewa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1
文章: 0
國光石化(輕油裂解廠)的廠址選擇會受制於碳稅成本的制約,

一是改良生產製程--「降低碳排放」
這是設備技術世代層面,與廠址設置關聯性較低…

二是縮短運輸距離--「減少碳足跡」
台灣並非產油地,若石化廠址設在台灣,原油運到台灣所產生的運輸過程本身就會產生碳足跡。但是廠址若設在產油地,國光石化的產品定位既然以外銷為主,那麼它因運輸所造成的碳足跡當然相對來得少--因為運輸過程只有在廠址運送到購買國之間而已。

中東是世界上「原料成本」(以乙烷為原料生產乙烯) 最低的地區;中國則是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 (中國本身是產油國,自給率約50%…),所以目前世界石化業的設廠趨勢,多半在中東、中國等地建新廠,或者以技術授權方式讓新興國家建廠,抽取技術授權金或者銷售建廠設備。

國光石化的理想廠址也會受到它未來設定的主力外銷購買市場位於何處而會有不同結果。原則上,當然要愈靠近主力市場的廠址愈好,這道理與靠近產油地相同…

但個人是覺得,即便國光石化未來主力市場目標是中國,也不一定要在台灣設廠,因為石化業的貢獻產值與它對廠址當地所造成的「外部成本」簡直不成正比!

台灣幅員太小,禁不起密度如此之高的高污染、高耗能的石化工業所產生的環境破壞…
國光石化的資本主應該把既有資本與技術移動到越南、印尼、中東甚至是它未來的潛在市場所在地的中國等等更適合的地區經營才是…

另詳:〈全球輕油裂解廠前景展望〉作者:曾繁銘
http://www.ibuyplastic.com/tech_cen...e2a99f366e3ed32
舊 2011-04-07, 03:08 PM #4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Walew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