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Member
|
在台灣由於電子業吸走了大部分的人才與資源,使得其他傳統產業沒有辦法得到足夠的養分,
連帶使得傳統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受到阻礙...
以我現在的公司為例,一個員工70人,年營額4-5億的機械廠,毛利大概是50趴,
整個公司大學學歷的員工卻不到10人,年齡超過40歲的員工卻超過50人....
公司有良好的工作環境,還不錯的待遇,還可以準時上下班,
我回到家還可以準備好晚餐準備看海賊王...代工廠的人應該不太能想像吧...
雖然領的比較少,帶至少有房有車還可以玩玩音響....
這樣的公司卻因為找不到好的人才而苦惱...
因為大學生寧可到附近的廣達當作二休二的作業員,也不願意呆在機械廠作研發....
我認識很多的傳產都遇到這個問題...
很多代工業都自認為自己很有成就,但我認為那跟浮萍沒什麼兩樣...
大部分的工程師手上的知識會隨著產品的演進而被淘汰,
以3C產品為例..以前的工程師還得自己規劃線路,洗板子...
公板出來之後,真的花在研發新技術的人力與時間都少了...
大部分加班到12點的工程師都是為了幫客戶通過CE或安規,或者解決硬體或生產上的問題,
有時後跟那些朋友聊天我都會想,如果我們公司有這麼優秀的研發人才,
那我們公司的機器的產能搞不好就有機會翻倍,售價也許可以再拉個兩三成...
毛利可以再多個三趴五趴...
我以前也在代工廠呆過,我很佩服那些可以做到以廠為家的工程師,
但老實說我覺得他們真的被浪費了...
太多受過良好教育的高階人才都在那裡當個小螺絲釘,可有可無....
代工不是不好,只是技術與知識要能紮根,要能傳承,要能以最少的資源獲取最大的利潤
否則像我們現在的代工業是以最大的資源去賺取微薄的利潤,再靠量來墊高純益,
老實說我認為那是殺雞取卵,平白便宜他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