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真的很佩服那些不在產業界卻可以批評的頭頭是道的人,這樣的人跟我們現在對記者的評價又有和差異?跟那些出事後個個都變成專家的人又有和分別?
代工,也許台灣許多人對他不了解,也因為媒體的宣染認為他是一個過時的產業。但是放眼全世界,能做到像台灣這樣的代工廠有幾個?
代工,也許在不了解的人眼中只是一個利潤微薄的產業。但是請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利潤真的這麼微薄,為何在這種勞力密集的產業中,鴻海還能獲利如此豐厚?
「cost down阿!」一定會有人這樣說。
成本是很重要,也是獲利的一大關鍵,我也能說國內外的企業,無不把cost down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是cost down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不是偷偷幾個電阻、電容那樣簡單而已。
cost down要在減少零件的情況下,保持訊號品質;並且通過所有QA的測試,讓產品並不會因為少個這幾個零件而喪失了品質。所以cost down真的那麼簡單?
成本是代工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前面所述也只是成本的其中一環而已。
為什麼在更之前述說代工產業是屬於高技術產業?
想想一台機器從無到有,除了外觀外都是代工廠設計的。且這些設計都要能符合國外大廠的要求,你說這樣容易嗎?
如果真的那麼容易,為何現在趕切入的國家少之又少?
台灣如果整個技術人才素質其實是非常高的,從一些知名企業在台灣設置研發中心就可看出。
而如果了解其內的工作性質,你會發現與所謂的代工廠又差多少呢?
台灣代工不只是技術強,在成本控制、供應鍊管理都非常有一套。
最後,想跟那些口口聲聲說品牌好的人說幾句話。
也許品牌利潤非常高是沒錯,但是別忘了你現在看到的品牌很多都是已屬超大型品牌。想當然爾,利潤相較於一些小品牌當然較高。
台灣要走品牌,除非是像代工已經做出一個名堂的廠商轉型去做品牌,不然都還有一段不小段的路要走。
而代工廠要走品牌,又要面臨的訂單流失的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品牌固然吸引人,但是別忘了他其實還是得靠代工廠才能生存。
如果一些純品牌的公司沒有研發能力,他更需要高技術的代工廠才能維持他的產品競爭力。
你以為APPLE的東西都是自己做出來的?
每個品牌背後,都有一個為他默默付出的代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