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入的文章
劉志軍的高鐵遺產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
我初到中國的時候,劉志軍剛剛當上中國鐵道部長。 八年來,我無數次乘坐中國火車
到各地旅行,既坐過又髒又亂的普通列車,也坐過現代化的“和諧號”,將來肯定還會坐
世界領先的京滬高鐵。 不過,中國高鐵之父劉志軍卻沒有機會以鐵道部長的身份看到京
滬高鐵的開通了。
根據報導,他因在鐵路建設中的“嚴重違紀行為”而落馬下台,有永遠出不來的可能。
一直對中國高鐵寄予高度關注,也確實沒少加以表揚的世界媒體,在這個爆炸性的消息
面前多少有些震驚。 不過,作為新幹線旁邊長大的日本人,我倒覺得此事不值得大驚小
怪,它只是把日本的某段歷史重演了一下而已。 正如《國際歌》的第四段歌詞,“礦井
和鐵路的帝王,在神壇上奇醜無比”,中國和日本都一樣。
1955年,曾參加策劃“九一八事變”的十河信二被任命為日本國有鐵道總裁,相當於鐵
道部長。 當時日本的鐵路和火車全是戰前留下來的舊貨,其水平連印度的都遠遠不如。
國際上,鐵路界因為受到汽車和飛機的競爭而越來越邊緣化,成為典型的夕陽產業。
但是71歲的十河信二從一上台就決定建造一條新的高速鐵路,把東京和大阪之間的路
程從8小時減少到3小時。 這條鐵路將採用電力作為動力,兩條鐵軌之間的距離也與之
前的標準完全不同,因此被稱為“新幹線”。 此前日本不但沒有建設過這樣的鐵路,
連試驗都沒搞過。 再加上根本沒有人投資,從總工程師以下的日本國鐵所有職員都
不相信新幹線的可行性。
但十河還是決定一意孤行,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趕跑了鐵路總工程師,任命自己
的親信島秀雄接任。 面對國會議員的質疑,十河一面辯護說“只是在進行原有鐵路的
改造工作”,一面利用媒體大作****,最終爭取到了新幹線項目。 後面的事情更為驚
人,根據島秀雄的設計方案,會計師計算出新幹線需要3800億當時的日元才能建成
,遠遠超過日本的承受力,國會不可能通過預算。
more..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7078%3F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