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KNT
*停權中*
 
KNT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89
網友們想要圍剿請繼續
我沒啥意見了
別來煩我

引用: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林克倫/特稿】
  大陸首善陳光標來台「高調行善」引發爭議,但陳光標幾天來的調整及學習,轉變不可謂不大。事實上,兩岸六十年隔絕造成的文化差異,需要彼此更多的包容與學習,才能避免衝突爭議。
  陳光標原本「大陸模式」的高調行善作風,在前日新竹縣感恩之旅時,為顧及受贈者尊嚴而改成由縣府工作人員代為在現場發放;昨日台北市的捐助活動,又再次調整成將現金捐給民間組織,讓民間慈善團體統籌
  最引人貲議、經媒體大幅報導的「攔路討紅包」現象,因輿論觀感不佳也宣布取消;隨團攝影師惹出的小摩擦,陳光標則將他們直接「遞解出境」。輿論聲音,他看到聽到了,也在順應台灣民意,陳光標確實在「學習」。
  台灣民眾很難理解陳為何要「高調」,答案是兩岸體制差異。在大陸一黨專政的黨國體制下,生意人、企業家不能只做好「本業本分」,還需有額外對政治、對黨的效忠,此為陳光標與大陸企業出錢出力支援川震等天災之因,無非累積政治資本、求張護身符;當然,其「高調」也部分源自大陸慈善體系尚不健全。
  陳光標的高調在當下台灣社會盡顯突兀,但台灣民眾也是花了漫長時間,才能走出威權、學習民主生活,並且從「被要求慈善」到學習自主行善。
  大陸學者唐昊在評論陳光標台灣行時認為,「陳氏慈善」在台灣受阻,是因為陳表達的只是「富而樂施」的第一階段,但台灣的慈善意義已經更進一步,把慈善視為出於自願的相互幫助,強調對受贈者的尊重,也是慈善者本身的義務。   如今,陳光標正在學習調整適應台灣民情,身為「過來人」的台灣民眾,或許也應以更寬容心態來看待陳光標。雖民情不同、作風有異,但最重要者,台灣民眾與陳光標均認同:慈善是人權、亦是普世價值。


引用:
http://tol.chinatimes.com/CT_NS/CTC...age%3d10&App=NS
中國時報
陳堆錢磚 胡志強促疼惜受助者

【盧金足、梁貽婷、陳凱勛、鄧木卿/台中報導】
  大陸富商陳光標昨至台中市梧棲區某生機公司參訪,簽下新台幣一億元的生機食品採購契約,他還拿出鈔票堆砌成的新台幣百萬現金磚,買下市值人民幣五十萬的生機產品。台中市長胡志強感慨表示,別讓人以尊嚴為代價,換取得到援助,他更用台語說了四次「要疼惜受幫助的人」。   展示現金磚買生機產品會不會太高調?陳光標解釋,行善要低調,但做生意可以高調,買了就付錢,展示自己是守信的企業家,也希望台灣民眾和政府能給他「誠信企業家」的評價。
  陳光標也說,以前他在大陸發紅包都選擇在特別貧困的省分,但明年他計畫到上海、北京、廣東等富裕的地方「敲鑼打鼓」發放紅包,把有錢不願做慈善的企業家、富豪們「敲」出來。
  弱勢民眾為要紅包、漏夜爭見陳光標,胡志強語多不捨的說,雖然有些民眾認為生活問題都不能解決,還談什麼尊嚴,他非常同情,但既然是行善,捐助者應該要主動保護弱勢者的尊嚴。
  陳光標高調施捨,胡志強認為,作法還有改進空間。

舊 2011-01-30, 09:06 AM #2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NT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