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最完美, 但沒行銷跟執行一切都是屁! 真為那些爆肝的工程師感到可惜
(以上對AMD的想法)
(以下為外接顯示的感言)
當初ASUS XG Station出來後曾經給市場帶一個震撼彈
畢竟筆電因為空間跟設定的關係所以能換的東西有限
直到ASUS XG Station第一個外接顯示卡出來後, 只要有ExpressCard的筆電都能裝, 也不會受限於體積的關係, 而且XG station也能自己換顯示卡, 自由度提高很多! 但受限於價格高貴的的關係, Express Card X1寬頻有限跟需要外接螢幕才能用, 所以推出後賣的也很慘
後來有Viidock搭配HD4670, 效能比XG的8600GT高不少但價格滿貴的, 也是跟有些筆電有相容問題, MSI GUS看起來是最有希望但上次相容性debug就知道還是有段路要走 (只有搭配MSI筆電最相容)
但這些外接顯示卡都有個致命的缺點, 就是受限於X1的寬頻, 因為ExpressCard 1.0只有PCI-E 1.0 X1的寬頻, 所以效能只有
"慘", ExpressCard 2.0就不會折腰那麼多效能, 因為他是用PCI-E 2.0 X1, 寬頻比1.0多一倍, 但跟X16比還是少很多
寬頻比較
ATI XGP就徹底解決外接顯示卡寬頻嚴重不足的窘樣, 沒甚麼比PCI-E X16還快的, 為甚麼不直接拉出來外接用..? 於是就成了XGP, 說穿不過就是一條外接PCI-E X16 (就像ESATA那樣), 而且也能跟PCI-E升級, 如果PCI-E 3.0推出時還有新筆電有XGP的話就直接變成PCI-E 3.0 X16, 這樣就擁有16GBps (128Gbps)的極速寬頻.
不過可惜就像XG Station一樣, 都是雨聲非常小, 而ATI XGP主要問題是顯示卡是由筆電廠商製造還是顯示卡廠商製造舉棋不定, 還有就是FUSION跟XGP走完全不同路線..畢竟XGP當初是在設計R600所產下的side project, 那時還沒被AMD買下.
反正推出的時候只有兩款筆電有XGP, 那就是Acer Ferrari One跟Fujitsu Siemens Amilo SA 3650 (只有在歐洲有賣的樣子),Amilo一開始就直接搭配ATI筆電卡王Radeon HD 3870 XGP, Acer隔了一年後才推出DynaVivid配 HD4670 XGP, 而且只有法國有賣而已. 所以一般要購入XGP也是非常不容易.
在下在一次機緣下獲得Radeon HD 3870 XGP, 所以也趁機體驗一下小筆電配昔日的卡王是甚麼樣的感受.
主角: Amilo Graphic Booster (用手機照的 所以抱歉傷眼)
正面 (貼了一塊ATI XGP貼紙)
上面
後面 (Power, DVI X1, HDMI X1)
右邊 (XGP接口, USB X2), 話說DynaVivid有6個USB.
下面 (吸風口)
這款XGP體機還算滿小的, 約13X17X3cm, 比Acer Ferrari One小一半, 但比較厚. 第一眼的感覺就像小綿羊 XD, 一點不像一代卡王的樣子, 而且也滿安靜的, 有時還要把手放在通風口上去確認它有開啟.
法拉力上的XGP接口 (終於派上用場了, 這叫養兵一世用兵一時)
跟法拉力合體
續待 (貼圖限制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