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_ei
關於誤點,我覺得有很多方法可以想的.
先說了,我是外行人.
只是搭台鐵搭了近20年.
1.調整班表.讓尖峰時間火車班次盡量密集.
2.用區間車廂取代自強號,莒光號,和復興號. 至少在尖峰時間.
不是因為區間車比較快.而是 自強號和莒光號和復興號 的車門設計太小而且只有前後端各一個車門.
3.班表上的排班,盡量一致,車與車不會互相等待.
4.加強鐵道的維護和修護,還有鐵路地下化.
5.增加 軌道 數.
|
小弟也是外行, 但搭台鐵也二十年了, 互相交流吧...
1. 這是理想, 可以努力, 但有極限! 因為越密集=安全風險加大, 台鐵不像捷運行駛速度不高, 火車的平均行駛速率約為捷運的1.5~2倍, 整個掛載的總重量也高, 煞車距離需更長... 班次密集化是個方法, 但須注意帶來的安全風險部分.
2. 會搭自強號的, 多半屬於中長程旅客, 用區間車廂取代自強號, 會有劃位延伸的問題, 且變成自強號會有不同車種, 除了列車的數量&成本增加外, 還會造成旅客訂票時的困擾, 因為不常搭火車通勤的人會搞不清楚哪個車班竟然是通勤車廂, 哪個車班是一般車廂, 票價又如何計算?
至於變更車廂設計好增加出入口, 這部分是可行的, 台鐵也已經早在進行中了..
3. 這部分就不清楚您的意思了...
4. 這部分很贊同, 也希望台鐵盡量減少行政人員比例(電腦化), 改多增加資深鐵路技工的比例, 這才是有幫助的; 至於鐵路地下化, 牽涉較廣, 不易短時間達成! 多半從有需要的都會站開始做起...
5. 這部分更難, 除了牽涉到土地徵收外, 還牽涉到未來的鐵路方向決策: 是要繼續增加軌道數走窄軌? 還是趁此逐步變成標準軌的方向...
以上, 分享小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