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z..
Master Member
 
z..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8
您的住址: 演一圈 (誤~
文章: 2,447
BITFENIX SURVIVOR倖存者跑路專用機殼XD

AMD Radeon HD 6950/6970孕育,萌、性感、核心隨心所欲!

世代交替NVIDIA GeForce GTX 570輕巧現身!




以上這兩篇文章,就是在此款機殼寫文中途誕生的,這篇文章也已經早就要交稿了,卻一直拖到現在XD

文章後面,也可以看到使用舊款機殼運作溫度與新款的差異,早期機殼POWER設置在上方的那種,因為貼緊POWER;隨之的兩樣電腦產品一同積熱在CPU散熱器上,所以如果您機殼內想使用
無風扇的CPU散熱器,排熱效能會大打折扣。
小弟一開始新舊機殼交換測試時,那篇文章剛好是NVIDIA GeForce GTX 570交稿狀態中。

如果大家有印象,也能在NVIDIA GeForce GTX 570那篇裡面,剛好看到CPU只使用預設時脈,最多最多也只能超頻到3.8G..
在當時,也由於舊款機殼上方的POWER與CPU的熱,堆疊再一起,形成很難處理的共伴效應,又常常開機運算F@H一整天,POWER持續運轉,又剛好靠近CPU散熱片..。
雖然,舊款機殼後方有另外加上12CM的風扇幫忙排熱(吸出)。
但效果還是不像新款的機殼那樣,POWER已經設置在最底下...不會跟CPU的熱擠在一起。

另外,BITFENIX SURVIVOR倖存者此款機殼,也能讓想使用桌機效能的人士多一個參考,甚至想從家中或公司內搬來搬去通勤,也不會感到困擾。

這篇文章,獻給還在使用老舊機殼的人,如果需要的話,真的可以好好參考一下~。



測試硬體組件:
CPU: I7 975 25X160=4G
主機板: msi XPower X58
RAM: ADATA 1866 2GBx6=12G
PSU: 共計三款SilverStone SLIENT-ST1500EF 1500W、850W、500W裝箱測試
VGA: NVIDIA GeForce GTX 570長度測試與NVIDIA GeForce GTX 460運作F@H測試溫度
Cooler: Thermalright HR-02 無風扇
HDD: WD AAKS 500G*4 Raid-0
作業系統: Windows7 64bit 中文版




BitFenix SURVIVOR倖存者與一開始BitFenix Colossus(巨大)合照,還有這次要塞進去測試的所有電腦零組件。




BitFenix SURVIVOR倖存者正面箱子外觀




規格:長寬高各為230X502X510,比起上一篇BitFenix Colossus還算小鳥一隻。




BitFenix SURVIVOR倖存者正前方外觀照




側面,無任何開孔,側板就玩過這麼多咖機殼,只能算免強及格,不是太厚實,這是摸過的感覺。




另一面也給各位參考,基本上,兩邊側板不是很花俏,很適合喜歡樸素的人使用。




上方,有一個23CM的大風扇可以幫助排熱




後方I/O面板處
後上方有兩個水冷進出孔,另一個孔位是給內部USB 3.0長線外接用的,等等會在介紹




後邊烤漆飾板,這邊要拆裝零件,需要拆除..文後一樣會再來介紹仔細一點。




底部Power置放處



後邊烤漆飾板拆卸,一




後邊烤漆飾板拆卸,二
一個烤漆飾板都有兩個螺絲孔,用來鎖住側板。




剛剛沒拍清楚,這張能夠看到,一共有七個PCI檔板可供使用



側板全拆之後,內部大小...




可以看到機殼正前方也有一個超大風扇,吸入冷空氣。





CPU散熱器底座安裝開孔,這邊不像一些很混的機殼廠所作的品質,開孔位置很正確,開孔也很大
絕對不會有底座一半卡在機殼內的情況發生!!




前方超大風扇@Q@...運轉時超級安靜,根本不會聽到噪音




前面板合體前照,看的出來風扇就是一整個隱藏在前面板的正後方。
另外說明一點,前方面板模組吸入冷空氣開孔,是開啟在下面(類似早期的浴室門,外面看得出去,上面看不進來),所以不會有灰塵直接由上往下降,又直接吸入的狀況發生。
     
      
舊 2010-12-22, 02:39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z..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