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ox 跟記憶體有關的參數有兩個
browser.cache.memory.enable
browser.cache.memory.capacity
第一個就不解釋了,預設是 True (開啟)
重點是第二個,根據下面網頁的解釋
http://tinyurl.com/laxaw
是指載入快取的大小,載入到記憶體
基本上這個動作跟把 Cache 利用 RamDisk 放到記憶體裡面是一樣的事
所以想要有差異,就該把這個參數設為 0,也就是不要將快取載入「記憶體」
讓快取檔從磁碟裡面抓資料,這樣 RamDisk 的效果才會出來,
只是很明顯的這種作法是「多此一舉」,因為等於是同樣的動作多做一步
Firefox 載入到 Memory 跟 RamDisk 也是用切割出來的 Memory
平平都是用 Memory 做存取,速度上會有什麼差別呢?
也就是說
Firefox 內部會切一塊用於網頁存取的「記憶體區塊」(預設 30M,而且好像不能超過)
而 90% 以上的網頁「存取活動」都在這個區塊運作 (js、css、圖檔...)
(網址列輸入 about
:config 可看到保存了些什麼)
不關閉這個功能的話
無論切了多大的 Ramdisk 空間,理論上都是「擺好看的」
把這個功能關閉,讓 Firfox 一切的存取作業
都在 Ramdisk 切出來的「空間」上進行才有意義
然後才能比較
Firefox 記憶體存取速度 VS Ramdisk 空間的存取速度
都是「記憶體」,理論上速度不會有差異
而 Firefox 在設計上有類似 IE 的 Temp 機制
也就是把網頁保存在硬碟,做快取之用
所以要比較的應該是
Memory Cache VS Disk Cache 的存取「效率」
(這兩者保存的數據不太一樣,後者比較完整,另外,啟動速度不在此篇討論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