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M工坊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506
液晶螢幕維修筆記 Mozo LM727 [修正文字斷行錯誤]

前言:
  本篇維修分享文章記錄此次完整維修過程,內容繁雜、過程敘述較多,對維修過程沒興趣或不想花費太多時間讀文的朋友,可以直接閱讀
圖片下的註解,即可快速獲知此案例的故障重點。

  由於此例是在工作之餘進行維修,只有一人執行,所以沒有第三隻手可以拍攝量測時帶數據的照片,僅能以文字方式陳述,若欲瀏覽量測
時的拍攝照片,請Google一下液晶螢幕維修文章,在許多熱心前輩的心得分享中,都有量測時所拍攝的照片可供參考。

=============================本文起==============================
  在某個雷雨後的夜晚,一位已婚且育有兩子的好友來電詢問螢幕的選購問題,舊螢幕的更換不是為了升級,而似因雷擊導致故障。雖然直
接告知新購螢幕資訊較為省事,但心想若能花點時間完成修復,不僅能讓他省下一筆開銷,更能讓自己溫習學校所學,也不失為兩全的辦法。

圖1

左側板為P+I、中間長條板為音頻擴大、右側為AD。
(一開始沒打算發文,所以在拆板前臨時用定焦照相手機拍攝記連接線腳位,近距離較模糊,別見怪,圖2開始即是使用數位相機拍攝。)

  拿到故障螢幕後,先接上電源測試,發現電源指示燈持續閃爍(燈亮後馬上熄滅,頻率約一秒),且可見微弱的背光跟著電源燈頻率一同
閃爍,由先前幫人量測過的經驗判斷,應該是迴路異常導致過載保護啟動,拆開背板發現是個麻煩的P+I(電源+高壓)設計,兩個電路合而為
一的情況下,就無法如PI獨立板子只要拆掉連接線,即可快速量測出故障區域進行維修(當然去掉P到I的線路同樣可行,但麻煩許多)。

  拆下PI,由於原本維修電路用的電錶已故障,所以只能拿另一支原本用在居家修繕,不算便宜、但僅具基本量測功能的鉤錶先簡單量測板
上各區保險絲與各區對地阻抗,果然在高壓電路部分發現短路問題,記得以前曾看過網路上幾位先進所分享的維修經驗,高壓迴路短路大多是
晶體的問題,隨即拆下四顆2SD1691檢查,用歐姆檔量測後發現四顆特性皆相同,沒有異常短路、EC腳也沒有低阻抗問題,但由於手上的電錶
並沒有二極體檔位更不具電晶體量測功能 ,故無法肯定晶體是否正常,跑到電料行買齊了電解電容,但找不到2SD1691,索性上網標了
2SC5707來替代。

備註:雖然原本的沒爆漿、沒突起,底部亦無漏出電解液,但電解電容壽命相較短,除非手上有電容錶可確定電容特性正常,否
則在維修時順手換掉將可避免短期內因電容而產生其它故障的可能。

  可使用基本三用電錶歐姆檔測量電容是否故障,但無法判斷容值是否正常。
方法:電容放電後,電錶切到歐姆檔,探棒正接正、負接負,此時電錶應可量測出不斷上升的阻抗,直至阻抗無限大再轉至直流電壓檔,電表
上若量測出微小電壓且不斷下降至0時,則代表該顆電容可正常動作,但不代表電容量充足。
注意:電容一定要放電後再行測量,尤其是高壓電容,除了避免受電擊的危險,更能保護電錶不受損壞(本人維修用電錶就是這樣壞的)。

兩晶體間特性差異,請參閱下列Datasheet。
2SD1691:http://www.alldatasheet.com/datasheet-pdf/pdf/108271/NEC/2SD1691.html
2SC5707:http://www.alldatasheet.com/datasheet-pdf/pdf/38688/SANYO/2SC5707.html


圖2

圖中可見電路板上三個區塊因高溫而變色,高溫區容易因熱漲冷縮而產生錫裂,建議重新補錫。
(照片是維修完成後才拍攝,其中PTZ7.5B已換上替代品)

圖3

高壓線圈繞線架亦須做補焊加強。
買到的0.27μF 250V麥拉電容較原本的扁而寬,只好斜放再上固定膠。
(拍攝時未上膠,不是白色那一坨)

  焊上2SC5707、更換了晶體旁的麥拉電容與所有電解電容,將所有錫點重新補錫後再次量測,發現同樣的迴路中還是存在短路問題!量測
高壓線圈無異常低阻抗(用電感錶測量感值是較為準確的。),只好拿出多買的2SC5707與2SD1691用歐姆檔比對,兩者間的阻抗特性沒有太大
差異,應可判斷2SD1691並無故障!(只能安慰自己,主人已用超過五年了順手換掉也好,不算多買......)。
備註:2SD1691與2SC5707腳位不同,代用前記得先確認腳位。

  實在懶得斷開PI,只好冒著可能被900V高壓電到的危險,直接上電量測,接上電後測得SG6841DZ與BA9741F各腳位電壓均不正常!各點可
量到最高電壓更只有5.68V∼0V跳動(過載保護電路動作),無法測得應有的12V電壓,且當電壓跳動時,可聽到板上有微弱的"答∼答"聲,
頻率與拆機前所見電源指示燈相仿,但因為聲音太小而無法判斷是哪個元件所發出,無奈之餘,還是只能斷開PI重新測量。

圖4

藍線區為P(電源)、紅線區為I(高壓)。

  斷開PI後發現,高壓對仍地異常短路,而電源供應恢復正常不再跳動,所以只需對高壓板再行檢測。此時忽然想起學校教過,二極體反向
阻抗極大,雖然沒有二極體檔位的電錶來量測元件的正確性,但若反向阻抗異常低時(被擊穿),還是可由歐姆檔測得!

圖5

此例中故障的元兇!7.5V 1000mW SMD貼片式稽納二極體。
邊角的些微突起只有在反光下才能看到。

  將所有二極體拆下量測(板上有矽二極體與稽納二極體),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問題,正當煩惱著去哪生BA9741F來檢測時,突然掃到了
一顆表面不算平整的元件(只有邊角極細微的突起,所以一開始檢視時沒注意到),電錶一量果然呈現低阻抗狀態(不到3Ω,接近導通),
雖然外觀實在不像一般的稽納二極體,但電路板上清楚標示著稽納二極體的元件編號ZD,猜想應該只是封裝方式的差異,在Google上以有限的
ZD904與7.5B 48關鍵字搜尋,僅出現幾篇看不懂的語言文章與一篇對岸的CRT維修問答,嘗試再以ZD904 7.5B Zener Diode為關鍵字,終於順利
找到元件編號PTZ7.5B與Datasheet,查出該元件為7.5V 1000mW貼片式SMD的稽納二極體,跑了幾間電料行都找不到相同封裝的稽納,只好買了
排相同規格一般封裝的稽納來替代。

PTZ725B Datasheet:http://www.alldatasheet.com/datasheet-pdf/pdf/116051/ROHM/PTZ7.5B.html

圖6

換上替代的7.5V 1000mW SMD稽納二極體。

  更換完ZD904上的稽納後,再次測量各點對地阻抗,短路問題順利排除,將電源重新與高壓相接,再次上電測量,各IC腳位電壓恢復正常
,P到I電壓亦測得12.35V且電壓穩定不跳動!到AD的5V部分亦穩定輸出5.28V。

  將PI接上AD與CCFL上機測試,電源指示燈與背光CCFL恆亮不再喘息,螢幕上也出現了無信號的OSD!故障排除!總算沒白忙!九分開心
(扣一分是因為繞了好大一圈,而多跑了好多次電料行)。

圖7

完修準備上固定膠。
這款鉤錶最大優點是各類量測的區間檔位合一,使用非常便利,極適合電工或居家修繕使用,但由於不具二極體量測功能且探棒太粗,故不適
合用在電路檢測。

  關機拔掉電源,再次將PI拆下清洗焊油,並將電路板上破皮處補漆,最後在插件面部分零件打上固定膠(尤其是右下角那顆長過頭的高壓
電容)。

圖8

完修燒機中。

  組裝完成後接上訊號線,顯示正常,待一天燒機無誤後,完修交機!維修費用?快二十年的老朋友,零件也多少錢,當然是免費囉。
=============================本文末=============================
後記:

  先是前言,又來個後記!不是要廢話一堆浪費網兄們的瀏覽時間,而是對此維修案例做個總結與心得分享,希望能對有興趣學習自我維修
電子設備的朋友,多個有用的案例可參考,而不希望長篇大論卻一點價值也沒有。

  還是要嘮叨一下,煩請新手在執行任何的電子設備維修前,請確實的了解各種元件所可能造成的身體傷害、且有能力安全的使用測量儀器
、夾具與焊接等維修需使用的工具後,才開始執行維修工作。維修開始時切記做好各項防護措施,如輸入電源端的附載保護裝置、接地環等,

並小心使用高溫焊接工具,避免產生電擊或灼燙傷的可能。

自行維修的優缺點。
優點:
1.若完成修復時,比起委託專業技師維修,可節省許多費用。
2.可藉由維修過程獲得無價的知識學習與維修經驗。
3.可選擇更好的料件降低故障發生機率。
4.多出的備料,可讓該物品有更長的生命週期。
(如此例中所多出的備料可讓該螢幕同樣的問題再修9次,當然這是不樂見的。)
5.維修經驗可套用在其它類似問題的故障設備上,省去更多的委託維修費用。

缺點:
1.花費時間長。當無法完成修復時,亦可能造成設備額外的損壞而花費更高費用委託維修。
2.可能在維修過程中造成身心上的傷害。
3.可能將額外支出費用添購檢修儀器。
4.部分元件零售數量大於需求數量,得花費稍多的金額購買多餘的備料。
(如此例中只用到1顆的稽納二極體在電料行為一排10顆零售,用到4顆的2SC5707則為20顆一拍)
5.越鑽研越發現自己怎麼老是在維修!耗費了許多休閒時間。

本例中維修時的錯誤與建議: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可避免因誤判而浪費的時間與金錢,本例就是最佳典範。
2.維修時,建議先完整檢查電路後再行購買及更換零件,除可避免非必要元件的支出外,更可省去許多驅車時間。
3.維修前先學習,發問前先爬文。耐心專注勤耕耘,所學終為己所得!不要習慣看到黑影就開槍,遇到問題就發問!先學著自己為問題找答案
,莫可奈何時再詢問!否則輕易可得的解決方法,沒幾天就忘記。切記!學習的重點在於過程而非結論。
     
      
舊 2010-07-14, 06:16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M工坊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