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請參閱貨幣銀行學課本『存款貨幣的創造』一章
假設
1.法定存款準備率為10%
2.沒有現金外流
3.銀行不保有超額準備
貨幣乘數流程
1.A銀行向央行購買1000元債券,並獲得1000元準備金
2.某甲向A銀行借1000,並把錢轉到B銀行
3.B銀行擁有1000元的資金,扣除法定準備100(10%)
還剩900元準備金
4.某乙向B銀行借900,並把錢轉到C銀行
5.C銀行擁有900元的資金,扣除法定準備90(10%)
還剩810元準備金
貨幣乘數公式
A銀行 可貸資金=準備金
B銀行 可貸資金=準備金*(1-法定準備率)
C銀行 可貸資金=準備金*(1-法定準備率)^2
以此類推
最後一家銀行 可貸資金=準備金*(1-法定準備率)^n-1
貨幣乘數=A準備金+B準備金*(1-法定準備率)+C準備金
*(1-法定準備率)^2+...準備金*(1-法定準備率)^n-1
=1/法定準備率*準備金
依照原文的數據
1200=1/法定準備率*100
法定準備率=1/12
約等於8.33%
總結
原文提到銀行將100變1200,只是銀行在存款貨幣上的
〝信用創造〞能力,並不是一家銀行的倍數放款能力,
正常的央行決不會放任銀行擁有100元的資金而去做
1000元的放款。
運用高財務槓桿的雷曼兄弟則是另一個討論個案,
和銀行放款不要混唯一談。
再者存款貨幣創造理論是在有假定下的理論,目的純粹只想
解釋銀行體系藉由貨幣,在經濟體上所扮演的角色,而非銀行
將100變成1200,成為通貨膨脹的幕後兇手。
註:央行能決定銀行的法定準備率,理論上若景氣過熱則會
調高準備率來減少信用創造能力,但實務上有太多不確定的
因素,比較主流的方式是採取公開市場操作,直接控制貨幣
基數來達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