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ALALOVE
Regular Member
 
LALALOV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54
我同情這位王女士,也覺得政府要應該想辦法讓她將這些消費券兌現
畢竟二十一萬元對一位老百姓而言不是小數目

不過,我對王女士有一點小質疑
個人經驗中,一般的店面往往都會擺台電視或是收音機來打發顧店的時間
王女士怎麼可能會不清楚消費券的兌換期限
當然,如果王女士的店面沒有電視或收音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另外,我對自由時報的報導也有些質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13/today-t3.htm
藍字部份與政治稍有關連,不想看的鄉民請自行略過
謝謝
=========================================================
消費券未兌換 21萬變廢紙

7旬老婦以為是「另類錢幣」

〔記者蔡彰盛、鄭琪芳、楊久瑩/綜合報導〕您手上還留有消費券嗎?經營書店的七十歲老婦王滿鳳,一直以為消費券是馬政府所發的「另類錢幣」,而將面額廿一萬餘元的消費券當成私房錢藏了起來,逾期沒有拿去銀行兌現,上星期想拿出來用,銀行卻愛莫能助,哭了好幾天沒睡覺的她說:「希望馬政府給無知的市井小民一個機會。」

王滿鳳眼眶含淚說,她與老伴辛苦存錢在新竹市食品路開了一家小書店,五年前先生去世,店務都由她一人管理,當馬政府說要發行消費券時,她原本猶豫,小本經營的店要不要收,心想既然是政府有心要促進消費,就配合政策接納客人以消費券購書。

沒去銀行兌現 當私房錢藏起來

消費券上面唯一註明的日期是使用期限到九十八年九月卅日,她以為這是流通的截止日期,卻不知道到銀行兌換現金的截止日期為九十八年十一月二日。

王滿鳳誤以為消費券是馬政府發的替代錢幣,不會失效,去年九月底先拿一批消費券兌換,然後將一些留下當私房錢。上星期王滿鳳將剩餘的消費券拿到銀行兌現,連跑多家銀行,得到的答案都是「對不起,時間已經過了,我們愛莫能助!」王滿鳳哭訴說:「我賣書賺取的僅是一點點薄利,如果消費券無法兌現,那損失該怎麼辦?」

王滿鳳計算,手邊的消費券五百元券共三百八十七張、兩百元券九十五張,合計廿一萬兩千五百元。她懇求政府,同情她這個只有小學學歷的老人家,替她想想辦法!

財部:辦法已廢止 可寫信陳情

財政部官員建議王姓老婦寫一封陳情信來財政部,將盡可能研究有無解套方式,但相關辦法已廢止,錢也結清繳庫,現在要兌領消費券,初步看來「應該沒辦法」。

財政部官員強調,對國庫而言,二十一萬元並不多,但不是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沒有辦法可適用,國庫每筆支出都要「依法行政」,若再讓民眾兌領,要用何種名義支出,就是一個大問題;學者則建議,政府應想辦法幫她解套,這些錢對小老百姓來說很重要!

成龍集郵社老闆許耀方表示,消費券在國內尚無收藏潛力,收購價格二百元約為面額三成,五百元收購價則只有面額一成(因發行張數較多且面額過高),以王婦手中握有的二十一萬多元消費券面額換算,最多只能換回約二萬五千零五十元。

許耀方指出,國內很少聽聞有人要收藏消費券,主要是發行時間尚短,國外收藏家購買意願可能較高,但必須再等幾十年才有增值空間,如果王老太太真有困難,他願意代為協助,詢問業界及收藏者的意願,不過由於數量實在太多,買下她手中所有消費券的可能性並不高。

政府去年一月十八日起發放消費券,總發放金額八百三十二.六二六億元,商家總兌付金額八百二十九.三億元,有三.三二六億元消費券未兌付。財政部認為,商家未兌領的情況較少,多數應是民眾忘記使用或留作紀念。
=========================================================
一位有求於政府的普通老百姓會對記者說:「希望『馬政府』給無知的市井小民一個機會」?
一般應該是說「希望政府給無知的市井小民一個機會」,或是「希望馬總統給無知的市井小民一個機會」吧
再對照後面的文字,我認為這樣的用詞是記者自己加的
我覺得媒體要有政治立場是一回事,但沒必要連這種民生新聞都硬要往「敵我雙方」這種方向來走吧
還有,報導裡所提到的學者是哪位?連具名都不敢,該不會記者自己兼任的吧
我一直覺得自由的品質比聯合和中時好一些,不過最近似乎有退步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
想念.....
舊 2010-05-14, 01:07 AM #4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ALALOV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