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外勞的基本底薪至少要本勞的3倍以上
台灣的外勞是太多了
但是多不是問題
外籍勞工的低薪才是問題所在
世界各國都在搶優秀的人才 (學生還算不上是人才)
要吸引好的人才最有效的當然就是高薪
不過台灣引進外勞是拿來當作基層便宜的人力來使用
由於外勞的平均薪資低於本勞的平均薪資
很簡單的數學觀念可知
外勞壓低了我們的GDP
不只如此
由於有便宜的勞力支撐
企業也不會想要做【產業升級】
你的工廠用500個外勞我就用1000個
簡簡單單就能降低成本
當然沒有人願意冒險去做轉型
所以便宜的外勞也讓這幾年【產業升級】淪為口號
目前立委羅淑蕾提案外勞與基本工資脫勾
美其名為「不脫勾,台商不會回來。」
但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
物品(外勞)愈便宜,則需求量愈大
目前的機制中,安全閥是勞委會手中的審核權
不讓過多(已經太多了)的外勞進入台灣
但事實上
廠商只要在招募員工時
故意開出很低的薪水
然後再跟勞委會說招不到人
勞委會就會乖乖的放寬名額的限制
讓外勞進入台灣
外勞佔據了台灣的低階工作
可是一個國家裡
依照常態分佈
一定有一些人比較弱勢
只能做低階的工作
現在這些工作都被外勞包辦了
讓弱勢族群找工作也變得不容易
如果政府在引進外勞的同時能做好社會福利,保障弱勢族群
那我倒也沒話說
不過愈好的社福就要繳愈多的稅就是了
那比較好的外勞政策是怎樣呢?
比較好的外勞政策就是政府完全放任企業聘請外勞不加限制
但是外籍勞工扣除手續費、仲介費、勞健保及所得稅後的實質所得必須要高於本勞的基本工資3倍以上
依據供需法則
價格上漲會導致需求下降
這才能有效的控制外勞數量
而且高薪也能吸引高階人才來台工作
有助於提升台灣整體的競爭力
至於因此有企業會活不下去
我只能說
不能為了要保護牛車這個產業
就禁止汽車在台灣使用
產品有生命周期
企業也有生命周期
產業當然也有生命周期
有些產業在台灣從進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以至於到了衰退期
曾經為台灣的經濟做出貢獻
只是時不我與了
安心的離開台灣吧
放出手中掌握的土地、人力和市場
讓新的產業重新組合這些生產要素
繼續的推動台灣向前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