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cheng1978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HsinChu
文章: 76
引用:
作者RogerShih
我是很想笑,拿 Intel 來比?Intel 是有高市佔率為基礎,所以他敢,你有嗎?你是憑什麼本錢跟 Intel 比?

你想賣東西過去,不投資幹嘛讓你去?你又不是 Intel ,連微軟、Google 這麼大的企業,大陸都不賣帳,你是憑什麼本錢跟人家談這些?

品質?品質沒市場支撐,你無法形成標準,說什麼人家都只會當你放屁,韓國三星在大陸市場佔有率之高,反過來力壓 sony 的例子在前,你還在天真白日夢,以為只要好東西,就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你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嗎?

不過去,你連發展到可以發聲的規模都沒有,還嗆什麼聲咧。



其實以上的討論點出了一點很重要的部份就是產品的"定價權"

擁有這個權利的往往這個在產業鏈上擁有最大的利潤

例如 沃爾瑪 戴爾 惠普 這些公司的特徵通常都是在某種競爭領域上擁有幾乎壟斷的優勢

..... 台灣的台積電某種程度上應該也已經具備這種權力了

雖然台灣以前曾經擁有許多的製造第一,但是決定利潤的通常都是別人

我想,這應該也是未來轉型的一個方向,但是我們先天不良(內需很弱),養份少,很難生出啥大牌子

我認為鴻海最近宣示要去對岸搞通路應該就有點意思了,未來如果有機會成為零售龍頭

加上鴻海掌握幾乎整個電子製造產業鏈的關鍵,這樣的故事就很有想像的空間

只是以上所談的故事通常都是在市場端發生,台灣本地若要分享得到還需要仔細思索其它方式

像是之前所提的, 製造業的部份,把MIT塑造成類似我們對於MIJ的品質認同,少量多樣的彈性生產模式.....
 
舊 2010-04-30, 08:51 PM #18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cheng1978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