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種東西
http://zh.wikipedia.org/zh-tw/I740
I74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i740為Intel研發的第一款,也是最後一款獨立型顯示卡,於1998年2月推出。
簡介
於1998年2月,Intel正式發佈i740顯示核心。Intel於1997年7月收購了 Chips and Technologies 公司[1]。這間公司專注研發筆記本電腦的2D顯示核心。通過收購這間公司,Intel得到了2D顯示核心的技術。3D技術方面是在REAL3D公司的協助下研發的。REAL3D是洛克西德·馬丁的子公司,而Intel持有該公司的20%股權,所以得以與REAL3D合作研發顯示核心。它支持AGP 2X,有8MB顯存。像素填充率是55Mpixels/s,支持DVD解壓,亦支持3D加速,包括OpenGL。
i740是第一款採用HyperPipelined 3D架構的顯示核心,亦是64bit架構。它採用0.35微米公藝製造,核心頻率與AGP介面同步,即是預設值為66MHz。通過提高AGP介面的頻率,就可以將核心超頻。除了3D圖形顯示外,i740提供出色的2D顯示和視頻播放效果。
i740的另一個目的是推廣AGP標準。i740是第一款AGP 2X顯示卡,i740的高銷量使其他顯示核心廠商接納AGP標準。
HyperPipelined 3D架構
這個架構有幾個特點:
* Precise Pisel Interpolation - 配合紋理引擎,通過在像素值和顏色值的插補過程中,就能得到精確的結果。目的是提高顯示質素。
* Parallel Data Processing - 允許核心同時執行幾個命令,在一個畫面中實現數個特性時,都能保持高性能。
* Direct Memory Execution - 使核心能利用系統記憶體儲存紋理數據,這樣紋理大小理倫上變成無限制。
效能
在遊戲應用中,i740的效能約為Voodoo2的一半,亦低過Voodoo。在3D Winbench 98的標準檢查程式中,它的效能竟然與Voodoo2處於同一水平,所以有人認為顯示卡的驅動程式欺騙了該檢查程式。
[編輯] 後續版本
在1999年4月27日,Intel發布了i740的後續版本—i752。它的核心架構是128bit,核心頻率為100MHz,顯示記憶體頻率為 133MHz,最大支援16MB顯示記憶體。核心擁有兩條像素流水線,多邊形生成率為每秒300萬個,像素填充率是每秒1億。立體功能方面,核心支持環境霧化、單周期紋理合成和16bit深度緩衝。特效方面,它支援凸凹紋理映射和紋理壓縮。
有些時候,主機版廠商會將i752直接焊在主機版上,系統記憶體會透過Dynamic Video Memory Technology技術成為顯示記憶體。這個技術會從系統記憶體劃出1MB作為顯示記憶體,有需要時,驅動程式會彈性地劃出更多。這個技術有點像現時的HyperMemory技術。
結語
藉著Intel的霸主地位和便宜的價格,很多廠商都推出了有關i740的產品,產品價價持續下降,使到i740的銷量頗高,亦提高了Intel在圖形核心市場的佔有率。但Intel原先預計i740有不錯的效能,可惜事與願違,不能在獨立顯示卡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亦令Intel意識到主流市場才是其目標。其後,Intel將i740圖形核心整合到晶片組內,成為i810和i815整合式晶片組,再度提高其市場佔有率。i740亦為其後Intel成為市場一哥奠下良好基礎。
i740使Intel成為低階顯示卡市場的霸主,間接迫使S3 Graphics(旭上)和Trident Microsystem從顯示卡市場敗退。最後S3被VIA併購;Trident則是將顯示卡部門售予SiS,轉往DVD/HDTV/Video視訊處理晶片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