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
重點在於讓參與的人自覺
團體有很多包裝的過程
老外大多用在分享及個人歷程
國內就我自己唸書跟工作的經驗(心理系)
總是過於溫暖,大家來噓寒問暖一番
分享一下歷程,一開始的衝突到最後的溫馨及個人有所得
結束後日子一樣過.....
如P兄所說的要讓參與者一起熱起來,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
通常團體中的表現跟結束後,表現差很多
會多有自覺?多有成長?
還是看個人是否願意面對
面對自己是很困難的事情,尤其在面對自己最內心的東西
在工作場合也有很多方式
其實最好用的還是以身作則
不過,台灣的老闆很多喜歡讓員工上啥團體課程、分享課程、卡內基啥的,
不過上完,還是老闆說了算
另外,此類方式比較適合於勇於面對自己且願意自覺的人
在學校所學的都是同學,他們反應很好的
另,社工係的學校目前因應考試原因
有很多學校的師資差很大,方式的操作偏的利害
要念,可多參與其他地方辦的公開講座,增加瞭解比較恰當
有些老師講的差很多
營造溫暖的團體有時是不恰當的
有衝擊性的團體亦不見的合用
還是要看啟始者的引導,以及團體中的成員
適當的變通
現在的工作也很少用,也不太需要
念社工,要願意從事啊
每年畢業這麼多,願意投入的不到5%
引用:
作者alexchao
成長團體的小遊戲?????
怎麼看起來的感覺很像是""亞洲行""裡面的招數啊
以下就是"亞洲行"裡面的一種遊戲
(用一個沈船的遊戲,遊戲中大家輪流發表我要活下去的理由,最後由投票決定生存下去的人。這是一種讓你立即看到現世報的體認方式,讓你立即自省以往的作法是否真誠,表裡不 一。
這個遊戲肯定會造成價值觀的改變,看到得以生存的人活下去,而自己卻被遺棄的那種情緒低潮,我想這輩子可能一般人也無法體會。而能活下去的人,都是率真講出自己的價值,博取大家的認同,讓大家有不要虛偽的價值觀)
看起來好像很正面,其實並不是這麼單純,想了解詳情,請自行google"亞洲行"
社工系玩這個????亞洲行的東西,基本上其實是一種洗腦課程
如果學校社工系玩這個,就真的很糟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