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relude
我覺得都很到位啊...
以下只是小弟不才的建議,僅供參考
團體的類型基本上跟"帶"團體的facilitator 介入的程度有關係...
我覺得facilitator 介入越少的團體是越好的團體
帶團體很多人用lead這個字
但是我個人覺得團體不是用"帶"的,而是去faciliate的
團體成員的個別成長是一群體影響自我的過程..
facilitator 需要在頭幾次團體開始時確定團體的方向與規範(成員同意)
但是到後來重心則是guide the discussion but does not lead it
最重要的是
facilitator 是 enabler (始能)
成員的成長需要是自己長出來的.
facilitator有點像自然產房的護士
是幫產婦生孩子而不是替產婦生孩子...
剛剛丟出幾個情境都是讓facilitator 不得不"介入"的情境,
如果成員不是國中生的話,你可以嘗試讓團體成員try to handle the situation by them self..
我覺得成員是...
|
prelude是已經在工作的前輩了,當然不是同行。

prelude我問你一下,你覺得這種facilitator的方式適合用在同事之間嗎?
我一直覺得,同事之間用lead的方式,並不是王道,但是目前檯面上看到的似乎都是這樣。我比較喜歡用facilitato的方式,但是沒用過。你的建議是?
如果是ok的,那麼我覺得樓主提出這個題目就很有意義了。很多人都可以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