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很多人還是把晶片卡當磁卡看,晶片卡本身帶著寫入的功能,當晶片卡每次交易後,內容均有所變動,且必須跟資料庫相符,在這點上,讀出複製就沒多大意義。而銀行的金融卡,本身更是帶有簡易的運算功能;有研究過密碼學的,大概知道MD5加密吧,經過MD5加密後得出的資料,可以拿來比對,可是卻無法回推原始的資料。金融晶片卡就是類似這種機制,讀出的資料是經過運算的,沒有辦法知道原始內部的資料是什麼,把原始資料當一個鑰匙,所有的讀出跟寫入都經過鑰匙的運算,既然沒有辦法從讀出的資料中去回推原始內部資料跟鑰匙,當然更沒有辦法知道每次的交易中,他寫入了些什麼;這也是金融晶片卡無法複製的其中一個機制。而用戶的密碼,本身就是一個很不安全的防護,重點並不是在那個上,而是在金融晶片內容上。
還是要說,大伙在這裡擔心,甚至說該怎麼辦,不都很多餘嗎,這些事情本來就是銀行該擔心,結果銀行該防範的事情,民眾卻搶著幫銀行分擔,銀行說了,『離把錢轉出去還很遠』,大伙卻還是不信任,搶著幫銀行擔責任;其實很簡單,我的錢存在銀行裡,圖的就是安全,結果銀行系統被人破解,被偷錢了,那存戶要擔責任嗎。
與其擔心這些系統上的問題,不如多擔心自己因為疏忽大意上當,親自在ATM或是電腦前把錢轉出去等這類的責任歸屬在自己身上的問題,還來的有意義吧。
以往專案討論時最常聽到的,就是『那是你的問題』,怎麼突然大家都對工程師該煩惱的問題有興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