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ruinousdeity
我倒不會特別介意像不像"紙"這一點
重點還是在便利性上,方便塗鴉、繪圖、查詢KEY WORD
電腦可以,但電子書要做到這點還有很長一段路
IPAD....我很疑惑他沒有USB這件事
沒有鍵盤,要打字的時候怎麼辦?
用觸控螢幕?
實際上把鍵盤拉到FULL SIZE之後就會發現這個做法其實不太聰明
大家只要想想平時使用鍵盤的習慣套到處控螢幕上會發生什麼事就知道了
所以我平時都使用電磁感應模式 
|
亞馬遜的Kindle 就可以直接上google查關鍵字了。
電子書的推行主要阻力會在版權問題上吧。
不過我覺得可以用以下方式:
1. 每個人都有電子金鑰,電子書或其他和版權牽扯到電子產品都會有所有人的金鑰,且金鑰寫死在硬體裡,購買時寫入,且無法更改或只有廠商才能改。
1.1 每個人可以擁有許多個金鑰(如果你自己不會覺得混亂的話)
1.2 金鑰經雜湊運算儲存起來,所以不用怕別人知道裡面的金鑰。(這句話有點廢話,但我只是強調不會因為殖入金鑰就有隱私權的問題)
1.3 金鑰只是金鑰,不代表其他任何意義,也就是就算你取得別人的金鑰去買東西,也無法叫金鑰所有人付錢。你一樣要自己付,然後植入他的金鑰,結果你買的東西你自己無法用。

所以金鑰和密碼不同的是,被人偷抄起來也沒差。
2. 當你購買電子書或音樂時,檔案同時植入你的金鑰,且限制只有金鑰相同的硬體和軟體才能開啟。這樣一來即使你把檔案散佈出去,別人也無法看。然後你自己則可以無限備份,不怕發生意外。
3. 金鑰經過特殊加密,只有廠商才能更改。(只要融合廠商金鑰加密,你就要算個幾百萬年才能破解了,所以不怕被破解)
4. 當然,電子書也可以暫時「借」別人閱讀,但要連上廠商伺服器,做「轉借」的動作,把自己的金鑰改成別人的,再傳給別人。當然會加註時間標記,一但超過時間,這本書將再也不能被開啟。且你是複製給別人的,你自己仍有一份,這是遠勝傳統書的地方--永遠不怕別人有借無還。且因為要連上伺服器,所以廠商可以限制「轉借」數量,例如一次只能借出一本,且要借出時間結束才能再借。
5. 購買資訊可以不保留(相信如果你買了A書不會希望被紀錄一輩子)。
6. 因為是「個人」專一金鑰,和軟體/硬體發行商無關,就算廠商倒了,你只要能取得機器並有你的金鑰,就能開啟電子書,只是廠商倒了無法借書給別人而已。但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廠商要倒時政府可以強制讓廠商做版權轉移到其他廠商,這樣一來,即使原來的廠商倒了,還是可以借人。
7. 電子書視為財產一部份,因此一但擁有人身故,就有繼承人,這需要做金鑰轉移,當然,這不是難題。
其實以上這點以現在的技術來說要做到不難,只是牽涉的範圍很大,硬體、軟體、政府政策三方面需要配合。需要經過滿久的協商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