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MD推出新世代的HD5800系列顯示卡的上市後,緊接著當然是將產品線延伸到中階低階市場進而推出了HD5700系列顯示卡,雖然高階HD5800系列的效能優異不斷的在各雜誌論壇得到相當的關注與好評,但畢竟中階顯示卡才是如小弟一般的平民百姓才負擔起的產品,由於新一代顯示卡的上市,前代的HD4890、HD4870甚至是HD4850也不斷有跳水降價的消息,HD4000系列與HD5000系列在製程上從原本的55nm進一步精進到40nm,除了可在同樣大小的晶圓面積上置入更多的處理單元外,更低的能源功耗也有著對環保節能的貢獻。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辛苦一年的上班族或是學生朋友常都趁著有筆年終獎金或紅包收入規劃出預算來升級自己的電腦,畢竟顯示卡攸關著整部電腦所能發揮出的娛樂效果相當重要的一環,顯示卡自然也就順理成章成為相當熱門的升級選項,既然如此,我們這次就挑出AMD顯示卡4000∼5000主流價位的兩代產品來看看上班族們的年終獎金以及學生們的壓歲錢怎麼花才真正用在刀口上吧!!!
先看看這次PK的主角吧!! HD4580選用HIS冰酷版HD4850-D3-1GB,這張顯示卡採用銅質導熱鰭片的ICEQ4風扇能有效抑制HD4850的熱情並頗受玩家們的好評。HD5750則選用MSI的R5750-D5-1GB,可以看到MSI這片HD5750採用的是公板設計,並沒有在風扇上做太多的著墨,在卡片的長度大小比起HD4850稍微單薄了些,視覺上的爽度略輸給了HIS的HD4850,但這不表示HD5750就是好惹的哦!! 另外為了增加習慣選用NVIDIA產品的朋友做為參考的依據,在測試中也增加了LANTIC GTS250-D3-1G AC風扇版加入這場PK !!
採用冰酷版風扇的HIS HD4850 D3-1GB看起來相當具有份量,占用兩個被檔板插槽的風扇能有效的帶走晶片所產生的廢熱,另外在記憶體上也細心的包覆上散熱鰭片,整體做工算是相當紮實
在顯示輸出部分也相當完整,擁有HDMI、DVI及D-SUB的完整輸出方便使用者不需透過額外的線材轉接即可使用的便利性
整體為公板設計的MSI R5750 D5-1GB就如你我所常看到的標準設計,採用鋁質散熱鰭片的風扇散熱,並在上方增加大型塑膠檔板引導風流,MSI在這裡貼上自家的貼紙方便消費者辨識為自家的廠牌產品
AMD本次推出的HD5000系列最大的話題莫過於獨立的三輸出顯示提供給使用者更豐富的視覺享受,除了兩組DVI輸出及HDMI之外,Display Prot顯示輸出也在HD5750的支援之列
看起來相當有份量的LANTIC GTS250 D3-1GB顯示卡,採用Arctic Cooling品牌散熱風扇可說是散熱效果極佳與靜肅的保證,光風扇所占用的面積就幾乎可說是比顯示卡還大了,上方的四隻銅導管能有效的將GPU產生的熱源帶到鋁製鰭片上透過兩組8公分風扇迅速帶走
HDMI + DVI + D-Sub幾乎可說是目前顯示卡設計的趨勢,LANTIC GTS250 D3-1GB自然也不例外,由於散熱風扇佔去不少空間,對這片顯示卡有興趣的朋友可得要多多留意自己機殼內的空間是否容納得下它!!
先看看這次拿來當作測試的平台吧!! CPU部分使用INTEL i5-750,除了3片顯示卡的不同,其餘在測試的軟體及遊戲內特效的設定皆保持相同的設定避免產生不公平的變數
採用GPU-Z先看看三張顯示卡的各項諸元,從左到右分別是GTS250、HD4850以及最右邊的HD5750,拿來作為比較的三張顯示卡記憶體容量同屬於1GB降低高解析度測試上的先天差異,雖然HD5750的頻寬設計僅有128bit,但採用DDR5記憶體的設計奠定了HD5750在頻寬上的基礎優勢
3DMARK06

3DMark06是老字號的3D遊戲性能的指標軟體,首先先以3DMark06就雙方兩邊陣營做比較,1440*900的解析度對這樣的平台來說是游刃有餘,也就不做測試了,就從一般使用者普遍使用的22吋1680*1050以及目前主流23.6吋1920*1080的解析度做測試。從圖表可以看出GTS250如其它網兄所測試的結論相同,在未開及2X反鋸齒皆擁有相當的優勢,只在8X反鋸齒的部分才略處下風,另外在AMD自家兩代產品PK的部分則是由HD5750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3DMark Vantage

在3DMark Vantage的測試中,HD5750仍領先了HD4850以及GTS250兩款顯示卡,GTS250與HD4850兩者效能幾乎可說是在伯仲之間,當然採用此類軟體測試所得到的數據只是提供給使用者作為選購的參考,接著下面採用幾款遊戲內建的BENCHMARK來實際比較在遊戲下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