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地海巫師
其實教科書裡的理論.
很多原先都只是某位教授寫的一篇論文或是一本書. 例如五力分析.SWOT
或是某公司率先發明的.例如BCG. SBU
因為寫得太好.(或教科書的作者沒東西可寫).就把它納入
而後又有人再根據這些理論另外寫成書.
內容可能是根據企業案例(例如"全球最佳實務").
或是個人的經驗(例如微軟員工寫的"殺手級行銷5大攻守力")
或是個人自己再深入的研究(例如司徒達賢的策略管理)
有些是從課本裡延伸出來. 被證實有效. 又被加入課本. 例如JIT
有些書則可能不會被放入教科書.
可能是因為太功利主義(例如"再造銷售奇蹟". "銷售巨人")
或是作者舉出ㄧ些方法.但難以證實完備的(例如攻防策略14式)
|
學商的人還會嫌棄功利主義, 這真是奇聞, 學那麼多知識理論, 不就是為了所謂的"股東權益最大化"?
那些書未被納入教科書的原因應該不是在功利主義, 而是格局不夠, 無法發展成有系統的理論或架構, 或者只是把一些理論拿來實用而已, 簡單來說, 就是像 "如何寫進銷存系統" 這類的書不會成為教科書, 但是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則會成為教科書的原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