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ite Member
|
訂名這件事, 不能倒果為因來看, 你沒有理由拿後來的成品拿去比前面的就自己叫他是 改名.
我少一顆電阻, 改一顆電容, 換一顆電感, 就算成品長得像, 也都算是不一樣的BOM表,
也絕對有資格起另一個型號. 倒是有沒有先進能提出, 哪兩個所謂"改名"的產品, 它們用料
BOM表是完全一樣的? 直接跟你保證, 絕不可能有.
就算用了相同世代的晶片, 廠商可以照製程大小(ex: 65nm/55nm)給不同型號,
也可以照功能差異給不同型號(DX10.1 的有無), 也可以依時脈不同給不同型號(intel/AMD不也是?),
也可以照交貨日期給不同型號(因管理需要), 也可能配合下游商的要求來給不同型號
(把庫存以新品之姿重新包裝刺激市場), 這些都完全是在各產業界裡正常不過的事情.
只要規格誠實, 對名稱的理解都只是認知問題.
你若以為廠商蓄意欺騙, 那也是一種自我解釋的認知,因為詳細資料都公佈在那裡.
很多人不也以為AMD型號數字越大的顯卡就一定該是越強嗎? 這也是個荒謬的認知,
但你說 該改進的是消費者還是廠商?
如果你真的了解現在的交換機/分享器/擴充卡...這些消費性產品的規格, 你才會知道 林老師咧,
都是一樣的板子還變兩個型號三個廠商六種組合在賣. 價格還差這麼多! 這豈不是騙更大.....
你感覺像的就叫它是rename, 你不懂的產品, rename的還更多, 說穿了 完全是見怪不怪.
而中低階產品, 需求本就低, 只要夠該客戶層使用, 就可以推出來市場上, 你覺得好就買單
覺得不好就拒買, 其他的也不需要講太酸. 廠商有自己的市場戰略.
而對於廠商來說, 研發/製造/行銷 產品有固定與變動成本, 能延長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
創造持續收益, 提升產品投資回報率, 對董事會來說也是大功臣, 貢獻並不亞於創造全新產品,
只可惜很多玩家僅能以消費者的狹隘眼光來看廠商, 參不透商業社會要營利生存的規則,
完全沒想過廠商的死活, 只想更低更低再更低的價格, 全新全新再全新的產品, 說來也是
一個不算淺的代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