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nomad
比如說英國
它把很多地方設為不開發區
居住區只佔其中一部份,甚至是有污染無法作為農業用地的才改為居住區
又如對岸老共,力保農地一定要多少多少面積以上
如果官員擅自把農地改成建築用地,查到官員會被處罰
所以你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
"縮短城鄉差距"是台灣的政治用語
你可以看看先進國家的城市、鄉村,沒有必要弄成全部一樣
wiki上的資料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一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 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 只用了56,000 km² (1400萬英畝) 農地。"
相信你可以去查查台灣的可耕地是多少
重點是 可耕地已經這麼少了,先進國家是在保護這些可耕地
台灣都是一步步拿去"種"房子
把糧食自給率一再減少
|
設保留地不等於把人口集中到都市,只是特定幾個地方禁止開發而已,
縮短城鄉差距也不是台灣自己發明的,許多國家都有這種政策,
因為城鄉差距往往也代表了貧富差距,貧富差距過大對國家就不是很好,
總不能要鄉下地方的人都一直苦哈哈的過日子吧........
至於日本可耕地比例問題,在下查過了,12%~16%的數據都有,
但重點是,日本的平原盆地是佔國土總面積的29%~
而台灣現行可耕地比例是23%,但平原盆地比例卻僅有26%......平原地幾乎都拿去種田了
應該沒有多少國家有這麼高比例吧..........
當然,相信有部分可耕地是屬於海埔新生地跟山坡地,但畢竟海埔新生地不是想要就有,
而山坡地過度開發對生態環境也有不良的影響......還是只能說,台灣人實在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