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ALALOVE
我發這個主題主要是想表達無奈的感受
所以我的標題下的是【司法何用】,而不是【司法無用】
我的想法是,依據報導,小女孩的指認過程有瑕疵
「更七審昨改判謝振茂無罪,主要認為林姓女童經過急救後,在仍無法言語的情況下指認謝,可信度存疑,且警方先提供謝的照片給女童指認,之後再提供混雜其他人犯的十三張照片供指認,過程有瑕疵。」
但事實上,小女孩應該有親眼看到兇嫌
如果小女孩記憶中的兇嫌的確就是謝嫌,有經驗的法官難道無法從小女孩的反應中看出端倪嗎?
如果法官「眉頭一皺」,卻必須因證據不足、程序瑕疵而判嫌犯無罪,這樣司法制度是不是有點無奈?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像,所以我用了「如果」來做敘述
|
根據有參與過此案件的PTT鄉民表示
小女孩的指認不被採信的原因是
該嫌犯是案發2天後因在離案發地相近的地點因跟蹤女童被當地居民扭送警局
被抓到警局後警方拿他的照片給小女孩指認並寫出一份詳細的筆錄
問題在於
筆錄上所登載的紀錄時間當時小女孩正插管帶面罩躺在床上無法說話
(這點有醫療人員跟被害者母親證實)
所謂的指認也不過是警方拿著嫌犯的照片不斷地"鼓勵"被害人做出表示後所點頭認定的
還有別認為被害者的記憶絕對就是真的
因為人的記憶會因為受到外在原因影響而改變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參照下面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item=0010191949
正常人的記憶都會因為外在因素而改變時更別提一個飽後驚嚇後的5歲小孩
可能會在錯誤的導引之下認知出錯誤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