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海豹
其實...
台灣人學英文本來就有2種目的
一種是書信能溝通,一種是口語能溝通
很多台灣人用到的環境都只有商用書信,文法跟單字的正確才最重要
另外求看電影聽音樂能聽懂,能跟老外口語交談的,就比較注重英語環境了
所以分為這兩派的學習方法也不奇怪啦...
我倒是很好奇一些照英語正統文法教育過的台灣學生
初到外國留學時,可能一整天下來聽不懂幾成
後來是怎麼學得很溜的?
是回家翻書比較有系統,還是用一口破英文死纏爛打問老外會比較快呢? 
|
老外有些常用文法,可能是在書本上找不到的
例如:常看mlb的時候,每當全壘打出現,老外球評(播報員?),就會說See Ya<-see you簡稱
也不是每個老外說話都書本上對話一樣,單字用的多且煩雜
簡單說台灣學生對於一個長度約10-12英文字字母組成的單字,如果用中文思考方向
就是12個字姆組成一個字的意義,但是在口語化,就是幾個英文音節構成一個字
舉例吧:mlb 前紅雀隊的救援投手Isringhansen<-英文字數夠多
但是用譯音翻成中文卻是伊斯林豪森,5個音節
所以住在國外的留學生,可以講出很長一串英文啦,因為不會一個字母字母慢慢湊成一個單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