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xel_K
找到名師,哪就恭喜啦
三千圓的琴當初學琴還是不錯的
建議如果許可,買一台電子調音器
我的KORG調音器跟著我快20年了,還是很好用
如果你有絕對音感那就不必了
學調音過程,當然多用耳朵
但是,古典吉他是非常需要常調音的樂器,
新上弦一個月內,幾乎每次彈都得調一次音
就算久了,至少兩三天調一次也是必須
就不說音準對於全單板好琴的開琴共鳴影響
就算是初學者的合板琴,如果音不准,也影響初學者對音準的感受
間接會影響對音樂的感受
台灣古典吉他,傳統最常以卡爾卡西為範本或為基礎改編
以現在的眼光看,卡爾卡西仍是好教本,不過進度太快
進入調性音階後,卡爾卡西每個調,就只有三到四首簡短練習曲
是非常不夠了.....這也是傳統會覺得吉他難的地方,
一般教本,吉他學習進度至少是鋼琴的5~10倍
更不用說鋼琴學習時至少都搭配三四本同級練習教本一起練習
而且吉他一開始就得左右手協調,左右不協調,彈不出乾淨而延長的音
鋼琴則是從分手練習至左右手一致...再進到左右手協調
這點也是吉他比鋼琴入門難的地方.....
幾點初學經驗切磋
-彈琴好習慣要在初學時就養成,有時一開始會覺得有些姿勢彆扭,是正常
-初學,以彈慢為優,慢而清晰,不要急著詮釋曲子的標準速度,不管曲子多簡單
-壓弦儘量於指板銅柱後,力量不是越大,繭長越快越好,
而是越輕鬆而又剛好發出乾淨的音為佳,手腕越放鬆越佳
如果一開始音不大乾淨,不要過度用力,先忽略,以後慢慢會跟上
-手腕累了,休息一下,甩甩手...再繼續
-彈琴也是,手指彈弦瞬間用力,彈完弦後立刻方鬆手指為佳
-如果不介意,一面彈一面跟著哼唱音.....學習如歌般的表現音樂
-初學左右手還不協調時,不妨分手練習試試看
-剩下大概是耐心了
多練習,力氣與肌肉就會跟上,
但千萬不要以為是自己肌肉不夠多,力道不夠大造成手指不夠快
緊繃的肌肉,只會疲勞更快,速度更慢,更容易造成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