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nirvana
沒錯地!UH1H的航電是非常古董陽春的,
只有塔台發射的訊號與螢幕小亮點來判斷方位,
其他的都得靠目視來飛行。
不知道後來有沒有幫他升級衛星導航
所以起霧或是能見度太低時都很難飛!
很久前部隊裡,
還有起霧時,降落到廣場問當地百姓方位的笑話。
這次風大雨大,
大家還是不要太苛責辛苦的救難飛行員。
|
降落到廣場問百姓,是飛行員自己的問題。
用真空管 VOR 來飛的精準度,一點都不輸給 GNSS。
況且,以現在台灣的狀況來講,GNSS 不是 "升級" 吧... 只要時間差有差別,不用差到 0.01 秒,你就已經從台北到桃園了。GNSS 並不是必備,況且 FAA 也等了非常久,才准許第一個有 RAIM 的 GPS 當 IFR 導航系統。在之前,GPS 之前都只能夠當 En-route 中 direct-to 來減少 Waypoint。況且即使是這樣,被准許拿來做 Approach 的 RAIM GPS 也是會有些問題,例如一定要 "一直" 有多少正確精準的衛星訊號(我記得是五顆正確、或四顆正確 + Altimeter)、跟以前學的不同的不習慣(側風影響,GPS 是給飛行方向,飛機上是給機頭方向)等等。而且,精準度和穩定度不會比 VOR 好。GPS 只有 95% 的精準(而且 US DoD 還可以為了很多原因調整非美盟軍軍頻的準確度),VOR 運行這麼久,錯誤是 99.93% 0.1 度。
所以,需要更精準的配備,才會有 GBAS、或 WAAS。前年終於有機場安裝了 GNSS 降落系統,但是還是要用地面站 GBAS 或近距離的衛星 WAAS 去校正,問題是 WAAS 只有北美有用,其他地方我就不知道用什麼。我有聽說日本有用什麼 MSAS 的,台灣連衛星都發射不上去,哪有可能只用 GPS 衛星導航會多準確???而且即使有 WAAS 還是只是到達 250 1/2 minimum,相等 Cat I ILS... LAAS 是有機會發展到 CATIII 的精準度,可是那個範圍又會更小,花費可能比 MDS 更多,只是 FAA 的人不想鳥 MDS 想要玩衛星而已...
問題是,幾乎大機場都有 ILS 系統,機場幹嘛還要多花費安裝 GBAS,航空公司幹嘛需要多搞 RNAV(GPS)?
在所有配套弄齊之前,飛機上裝 GPS/GNSS 只是輔助而已,不會是個升級。
航圖有帶,機械沒故障,用真空管的 VOR 照樣導航的嚇嚇叫,而且精準度一點都不輸給 GPS。
重點是... US DoD 可以隨時更改 GPS 精確度...

GPS 一不精準或訊號不足時,RAIM 掰掰、GBAS 掰掰、WAAS 掰掰、任何一種 D-GPS 技術都掰掰。
我寧可用老舊可是又令人安心的技術。
就像上班開會,我照樣拿紙 + 筆,而不是 Tablet、筆電、或 PDA...
我不知道,我只是拿飛行當好玩的,我也挺久沒飛,或許資訊也落後了。
這邊應該有在線的民航/軍方機師吧?你們會完全相信 GNSS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