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指的是那種導演不脫窠臼的感覺,相信你了解我的意思
就是一直主角在拼命壓抑,壓到最後,反中反,不脫這種模式
這種模式的演進很像暴坊將軍,反正最後就是松平健跟玩三國無雙一樣沒放無雙卻拼命砍雜兵,然後男女雙殺手把幕後壞人宰了之前還要先給松平健喊聲[制裁]一樣,不同的是,一個廉價消費了東方文化元素(這點頗多人認同...),一個跟包公審案一樣快速灌輸了觀眾不正確的司法程序....
是沒覺得他想靠爭議紅,畢竟他從李小龍(和成龍?!)之後第一次成功打進美國市場,我們只能說他行銷手法正確(雖然在行銷上,去討論一個已經成功的案例對於未來創造成功是兩回事情)
引用:
作者emma0420
演員和導演不能這樣類比吧
那是導演的風格,就像侯導的長鏡頭凝視與庫斯杜卡的魔幻寫實
是一種表現手法,但表現手法相同並不等於想講的內容都一樣
例如同樣是著名的長鏡頭
侯導的海上花(開頭十分鐘)與戀戀風塵(片尾),想表達的內容就完全不同
李安亦同,他喜用壓抑的鏡頭氛圍去發展它電影的人物
步調不快,但不停地累積情緒
這是表現方式,可關注的內裡,卻是不同的
他也不是靠著爭議竄起的,較具爭議性的就是色戒與斷背山
但這也是近年作品
若說他想靠爭議紅,我覺得他沒必要
況且像斷背山,其實根本不挑釁,只是因為後來上映廣受注目
才讓美國保守派的恐同症又發作罷了
至於以文化衝擊的主題,他也僅用於推手和喜宴
之後的電影主題並未看他從東西文化衝擊來做主題
反而是同時使用東西文化元素融入電影,並未停在東西文化衝擊的主題而已
我不明白你說他"沒啥變化,以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