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電子業我不熟就不多說什麼.
但其實大多數公司計算員工績效的方式都不客觀.
我任職的公司算比較透明, 會大方把式子列出來, 簡化如下:
40%實際績效+20%小主管+20%中階主管+20%高階主管(總經理?)
我的績效在公司是墊底的一班, 也有過幾次最低的紀錄.
後面60%就抹殺我了, 因為我不懂得拍馬屁跟適度的偽裝(裝忙..etc)
更別提我沒事不會去找主管哈啦, 因為大多數事情能處理好, 無須請示.
所以很妙, 這一波景氣公司有裁員, 卻沒裁我, 明明被評論的績效是如此低.
景氣如果繼續低迷下去, 那就有可能裁我了.
畢竟一個人能抵三個人的效率, 碰到沒單的時候也起不了效用~
在台灣, 這類數字甚至快沒參考值, 所以還是眼見為憑比較好.
他們被貼上倒數5%的標籤讓你講成這樣, 其實你應該實際上去跟他們一較高下.
到時候就知道真相了~ 或許是真的最差勁的, 或許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