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SSD,這產品投身到個人電腦市場領域才短短兩年光景不到,就已經發展到驚人的地步了,不論是速度、容量以及耐久度等等都有相當程度的提升。一開始,大家對這產品是趨之若鶩,因為它帶來的進步與硬碟相比,是非常具有前簪性的,少去了馬達、碟片等等會發出熱能以及像是玻璃般的耐震能力,說真的,”硬碟”其實一點都不硬;當然,這裡並不是鼓勵大家都拿硬碟刻意去摔、去測試,只是兩相比較之下,這個差異性真的滿明顯的。
SSD的組成架構都是半導體,包含控制器的ARM處理器、負責儲存資料,”虛擬”硬碟磁柱、磁扇等等的Flash,以及像是今天介紹的博帝TORQX具有的緩衝記憶體,全部都是。也因此它的入門門檻並不高,不管是控制器、FLASH以及外殼都幾乎有現成的可買,所以一堆廠商都會跨足到這明星產品就是這個原因。不過專業的事情還是要有專家來處理會比較妥當,尤其是本身已經累積了幾甲子功力的記憶體廠,把玩Flash就是他們每天在做的事情,那麼剩下的只需要找到對的控制器(目前只有幾家公司具有研發的實力),挑選更好的顆粒讓SSD效能強大,就是專業的Flash廠的know-how了。
產品外觀

這次的TORQX會給大家呈現甚麼樣的速度表現呢?包裝採用精美紙盒。

保固期提供兩年的時間。

打開盒裝,裡面不只SSD,還多了一個甚麼東西呢?

它還提供了一個轉3.5吋的固定架,方便你安裝在機殼內喔。

這次拿到的TORQX是128GB版本,這也是目前的主流SSD容量尺寸,下一波的主流應該很快就是256GB了。

在SATA以及電源連接處旁邊還有一個2pin的針腳,在包裝中附上的Jumper就是給它升級韌體用的,因此各位沒事別亂插啊,雖說Jumper這種東西微不足道,不過博帝連這個小細節都一併附上了,可以看到他們的用心程度。

這次TORQX不再是JM的控制器,而是與OCZ一樣的Indilinx控制器,而且也有64MB的緩衝記憶體,採用三星的MLC當作儲存媒介。

裝上剛剛看到的固定架,上面正好可以看到博帝的LOGO呢。

背面採四顆螺絲固定SSD,這些位置都是固定公規的,因此這個固定架不只是固定這顆SSD,對於所有的2.5吋SSD或者是硬碟都可以固定哦。
這次測試採用X58平台,ICH10R來測試,桌機部分均接在資料碟位置,稍後會有實測筆電安裝系統的時間以及開機時間測試的參考。

在規劃分割區後,會得到119.24GB的容量,實際Formatting後也是差不多。
建立分割區之測試

先來看看ATTO吧,從64KB後的讀寫速度為讀取:250MB/s,寫入:175MB/s,不過不知道為何在1024KB的資料量後讀取速度竟然掉到比寫入還慢一點點?

PCMARK05的HDD測試分數是28074分,相當的高。

PCMARK VANTAGE的HDD測試也有22368分,不論是模擬哪個項目都有不錯的傳輸率。

以IOMETER來測試4K讀取能力,平均在24MB/s左右。

在上一代的SSD中,4K寫入是很嚴重的罩門,這一代的Indilinx控制器+緩衝記憶體則相當有效的改善了這個問題,4K IOMETER寫入平均有6.25MB/s。

以4K檔案複製4000當作測試標的,從硬碟中複製到SSD,用Fastcopy來觀察這個速度,平均來說,傳輸檔案在經過5秒後寫入可以提升到0.8MB/s左右,還不錯,這只有用到一半的快取而已,要是可以設定64MB應該會更快。

一次複製25GB,單檔案超過400MB的話,就是它的強項了,平均寫入都在100MB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