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無論日本對當初侵略要不要反省,現今對日本必須採用寬容,理由正是為了避免戰爭。
戰時無論是採核彈逼降,或是登陸血洗日本,最好是把日本徹底消滅,否則好戲在後頭;戰後縱使採用嚴厲之割地賠款,大搞東日本、西日本,或是禁止建立軍隊,仍有後患。追索賠款是很好的理由,收復國土也是很好的口號,撕毀不平等條約、重建國家統一、恢復往昔光榮、奇恥大辱必須報仇雪恨,或是優秀民族不能被壓迫等。這些話非為危言聳聽,一戰後的德國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但是收復失土阿爾薩斯竟也變成發動二戰的借口之一,想想看如果日本北海道被割,剩下的日本人會不會從此放棄不再追討?或是東京萬一被分割,有沒人想解放祖先的恥辱?能撕毀凡爾賽和約的人都會被奉為英雄,更何況若能收復東京,那怕只是痞子政客,同樣能引起同仇敵慨的擁戴。再看朝鮮前例,即使被日本征服,暗殺、叛亂仍然四起,強烈的死士決心下,反侵略的意識不容鎮壓。
核彈雖起因於速戰速決,但是手段實在太過,從日本不斷反覆紀念,可知以毒攻毒只是逼迫再戰,因為核彈戰無異於細箘戰,都是殘忍性毀滅性武器,五十步毋庸笑百步。縱使士兵皆為無辜,加藤愛總覺得孩子人性本善,只是被(軍政府)逼著參戰,錯不在他們,為何總是百姓被火雨洗禮,犧牲性命、拆散家庭,所謂甲級戰犯根本不是他們。為何會被核爆,日本人一再反省原因,追尋的理由也許一大堆,但是成王敗寇很可能是日本捲土重來的理由,萬一「德意志因為一時弱小被欺負,必須強大才能反咬回去。」這種歷史就會重演。
敵對只會換來對立,合作也許帶來和諧,若是種香菇(核戰)的心態不變,單方面指責日本死有餘辜,只是強逼火車上重新簽約再現。
註:一戰時,法國在一節火車上讓德國簽下和約,不久之後,德國在同一節火車上讓法國簽下和約,發動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