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這篇又浮上來,
當初ETC 使用紅外線系統時, 還很懷疑如何使用於無閘道收費系統(就是收費站沒有收費車道, 只有在車道上方建置感應器, 感應ETC機扣款), 原來是採用入口與出口交流道匝道的方式來解決, 還真聰明, 不過要在出入口交流道上另建制ETC車道, 成本要比在高速公路建製ETC車道多很多, 只是這筆費用是否是全民買單?? 如果這樣, 建議政府收回 ETC 系統, 由政府來辦好了.
說實在這些年小弟也在澳洲使用電子收費系統, 不過澳洲是使用 RFID的收費系統, 只要到監理處填一張申請表格, 填好姓名 車號 扣款帳號(任何一家澳洲銀行帳號都可, 或是這何一張信用卡都可用, 小弟直接使用在台灣銀行發行的信用卡也可以), 先預繳一筆費用(也是由信用卡扣款), ,金額忘了反正不很多可以由通行費抵回來,然後就給你一個名片盒大小的感應卡.
不需電池, 不用時可以放口袋, 要用時丟到前擋風玻璃前就可以, 我都是放在手機架上也沒問題, 用完收回口袋, 必免敲玻璃失竊的問題, 不過澳洲治安比較好, 車主大都貼在玻璃上方不明顯處(大多貼在駕駛座上方後照鏡的前上方, 不注意看還看不到).
使用上時速40 50 車速通過也沒問題, 有而有幾次沒感應成功也沒關係(感應成功感應卡上的蜂鳴器會響, 沒錯不用電池會響),到時對帳單來時還是會注明扣款不會外加任何金額.
每次回台看見出租車上的 E通機, 這麼又醜又大一台又放在那麼顯眼的位置就搖搖頭, 為何台灣最新的系統還趕不上國外十年前的系統, 還號稱是科技島

真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