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tom7089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2
文章: 707
引用:
作者MAXX228
其實很懶得回了

都有SAS了還玩AAKS幹嘛? 都要買迅猛龍了還要買AAKS回來RAID0幹嘛?

沒事多花十幾瓦在那邊跑嗎?

其實要公平性很簡單

把迅猛龍放到RAID adapter上作單顆RAID0 劃出前64GB出來測

ACCESS TIME可能連5.0ms都不用

你只要去搞懂HDTUNE的ACCESS TIME的值是怎麼測出來的

你就不會說"組RAID0,再切出64G來做系統碟,這樣無論是傳輸率、access time、容量、價格,都完勝迅猛龍!"

要比RAID0可以阿 兩顆都RAID0下去比阿....

別把RAID0給神話了...玩RAID10 RAID5比較實在


說真的,我比你更懶得回,所以這次是我最後一次在這一篇文章回覆

你說「都有SAS了還玩AAKS幹嘛? 都要買迅猛龍了還要買AAKS回來RAID0幹嘛?」

很抱歉,15000轉SAS,10000轉的迅猛龍我都玩過了,但最終我還是回歸到7200轉組RAID0,我自己當初也是對這種利用RAID0再切割來加速的方法感到無法接受,甚至覺得不可能,但自己實作一次才知道,原來好處這麼多

「沒事多花十幾瓦在那邊跑嗎?」

理由很簡單,因為值得,access time差不多,耗電量多一些,但少了10000轉以上硬碟的高頻音、高熱,傳輸率增加,容量變大(劃分為兩個partition,一區放資料、一區只灌系統,我自己是只灌系統,剩下的那個partition完全沒去使用,因為我抓東西還沒抓那麼兇)

「把迅猛龍放到RAID adapter上作單顆RAID0 劃出前64GB出來測ACCESS TIME可能連5.0ms都不用」???

等你真的實作過再說這句話不遲,我直接這樣說吧!
兩種硬碟都做RAID0來比較的話當然OK啊!但做RAID0的基準點在哪邊呢?同樣容量?同樣價格?同樣切5%?
以一個系統碟來說,以60~64GB為基準(32GB實在太小,灌幾個軟體就爆囉),用迅猛龍300G的兩顆來做RAID0,必需要切前10%才夠,而以WD6400AAKS的兩顆來做RAID0,則只要切5%,關鍵來了,5%和10%的差別是非常非常大的,要有效的提昇access time,就要切割出前5%以下才行(如果RAID0後的總容量更大,理論上可以切的更大,但這邊僅就2顆硬碟做RAID0來說),問題來了

1、迅猛龍300G的兩顆價格至少也要17000吧!有人會買來,然後只切前5%來用嗎?
2、迅猛龍300G的兩顆如果只切5%的話,當系統碟不太夠用吧?
3、為了維持系統碟有60~64GB,迅猛龍300G的兩顆組完RAID0後,必需要切10%,能提昇的access time恐怕很有限吧?

「你只要去搞懂HDTUNE的ACCESS TIME的值是怎麼測出來的 你就不會說"組RAID0,再切出64G來做系統碟,這樣無論是傳輸率、access time、容量、價格,都完勝迅猛龍!"」

請先去搞懂硬碟組完RAID0再分割磁區後,硬碟上的讀取頭在各分割磁區上的運作,再來研究HDTUNE的ACCESS TIME的值是怎麼測出來的



迅猛龍和我說的RAID0精華區切割法,其實各有優缺,以RAID0精華區切割法來說,較明顯的缺點就是RAID0的硬碟故障機率比單顆硬碟來的高一些些,但我前面提過了,如果只當系統碟的話,只要善用自動備份的軟體,其實不太需要擔心這個問題,日後硬碟昇級也只要將新硬碟的RAID0組態好,再還原回去即可。優點的話,前面都有提了,不贅述。

而迅猛龍的明顯缺點,就是貴、熱、高頻音,優點則是單顆硬碟好維護,不過如果擔心硬碟掛點的問題,一樣得求助備份軟體。啊如果把迅猛龍組RAID0的話,容易維護的優勢將不再,而且更貴。

對於不想碰RAID0的人來說,迅猛龍其實真的是傳統硬碟的首選,至少我個人覺得比15000轉的SAS來的容易維護,更不用花錢去買SAS卡,但和7200轉的硬碟相比,價格還是偏高,且換來的只有access time.......


基本上RAID0精華區切割法並不是我想出來的,但它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solution,至少它有效的彌補了了迅猛龍的缺點,且不致於產生太多的新缺點,至於要怎麼選擇,就看網友們自己的決定了
舊 2009-03-06, 11:26 AM #2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tom7089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