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我曾提了紅衫淚痕做例子:說明雖有新技術----但因卡斯/成本等種種因素考量---也有可能捨之而不用......
何況新技術必然會為財力雄厚之大片廠所優先掌握----欲技術普及當須若干時日之擴散------這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
更不用說彩色底片之特性一定會全盤影響打燈之方法/鏡頭之調整/化妝服裝陳設佈景等一連串變革......哪是說變就變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北非諜影"(1942)"羅馬假期"(1953)等片若是以彩色拍的----褒曼和赫本還會顯出那出奇的雨後荷花般清純嗎?
而"大國民"(1941)還能大玩特玩其深焦攝影的深邃魔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