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hyx741021
等RV740出來,光靠低成本就可以打死這個"GTS250/240"了吧... 
|
問題就是打不死....4850都不一定打的死"GTS 250",
不知道有人總是期待 4730/4750能有4830/4850的表現是?
其實這種賭爛的作法現在被鞭, 也有點奇怪, 當初ATi 從 9系列轉 X系列時, 幹的可是比現在更惡劣的舉動, 高階卡管線是提升了, 中階卡卻死抱著4PS不放, 9550/9600 4ps,
X600/X550也是4ps, 甚至到了X1600/X1550/X1300, 除了X1600的3:1架構, 其它還是4ps,
nV現在是高階 轉 中高階 轉 中階 再轉 中低階, 除了名子一直換以外, 價格也一值掉
ATi當時是 中階 轉 中階, 然後還是轉 中階, 而且一直強調架構翻新, 但是裡子裡效能根本幾乎沒有提升, 到是價格硬是跟上來
就算往事已矣, ATi也不是當年ATi
那仔細想想, 請問現在ATi 在3000元以上有哪個產品在台灣有C/P或功耗優勢的?
國外售價是很不錯, 問題是絕大多數人不會也不想找自己麻煩去想辦法團購或從國外買這些卡, 只為了省個了不起兩三千元
4830? 效能 = 8800GT = 9800GT = GTS240, 功耗比較高, 又比較貴
4850? 效能 = 8800GTS oc = 9800GTX+ = GTS250, 功耗差不多
4870? 效能小輸 55nm GTX 260, 功耗比較高, 價格更是硬到今天才降, 就算降完也過高
理論上消費者通常是會去買C/P較高, 功耗較低的東西...
(只是現在恐怕很多認為4830比9800GT強, 4850 比9800GTX強很多, 4870也比GTX260強的人應該蠻多的, 還有那虛幻的free AA....)
不過話說回來那也是nV自找的, 他如果把GTX 280叫9800GTX, 260叫9800GT, 然後現在
的98GTX/98GT改名叫96GTS/GT, 現在的96GT/GSO改叫95GT/GS, 而55nm的285/260
改叫9900GTX/9900GT, 295改叫9900GX2, 不就都沒事了...也不知nV那麼討厭9系列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