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李麥科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8
文章: 51
引用:
作者A專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惑,
研究者是論文的作者, 但這些論文資料庫複印一張所收的錢, 研究者卻是連一毛也拿不到.
不可否認, 建置與運營資料庫要錢, 這些公司也要賺錢,
但是他們用來賺錢的商品內容, 卻是研究者們寶貴的心血.
這其中存在著奇妙的構圖.

拿不到錢, 相信大部分的研究者都無所謂,
自己的論文研究傳的越廣越遠越高興, 大家重視的是自己論文的評價與影響力.
但我相當好奇的是資料庫公司拿研究者的心血去賺錢這部分,
邏輯好像變成了:來來來! 我幫你們這些研究者們把研究成果傳的又廣又遠, 所以你們的心血就無償給我們用來當商品原料吧!
結果, 就變成了研究者在幫這些資料庫公司作免費工. 如果有人用奇妙的途徑取得, 還會被這些資料庫公司求償.
這其中的關係構圖, 多少有些奇妙呀.

其實學術界基本上也在拼業績
就是在拼誰可以生越多研究
誰可以上比較好的期刊(但是所謂好期刊,也是數字拼上去的,這個數字怎麼來的,我個人是覺得很有爭議)
誰的研究被其他人引用的多
這些都可以變成可以計算的業績

但是數字好看,研究就很有意義或是很了不起?
以我待過的學門(以前我念資管)
如果是一級期刊的文章,10篇我個人覺得大概約有4篇是真的好看
(好的研究有的時候真的就像是小說一樣好看,文章寫的好,研究也有意思,而且說真的這種文章看多了,台灣的研究可能就真的不好看,更別說什麼碩士論文了)
以後還是這樣嗎?
我就不知道了

總覺得以後學術界研究水準的評鑑會有很大的問題(也許早就是了)
可是你問我除了比數字
還有什麼更客觀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舊 2009-01-22, 02:44 PM #2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李麥科離線中